責任編輯:牛樂耕
程 晨
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不久前發布的《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全面落實,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要素、全聯動、全周期管理基本實現,排污許可制度效能有效發揮。
作為國家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排污許可制是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的核心制度。曾經,環境執法被比作“貓捉老鼠”,哪里違法管哪里、哪里排污管哪里。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實現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為提高管理效能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排污許可制以“一證式”管理為手段,聚焦排污單位、管理部門、社會公眾三方責任,著力推動構建環境治理責任體系。明確企業環保責任,規范其排污行為,有利于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比如在北京,排污許可證被視為固定污染源執法監管的主要依據,每年排污許可執法工作被納入環保部門年度重點工作,環保監管模式更新,提升了執法效率。
排污許可制的實施,還促進了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協同推進,對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形成助力。2018年至2021年,上海關停或轉型的排污單位超過1.2萬家,逐步淘汰了一批無法滿足排污許可發證條件或沒有落實按證排污要求的企業,產業結構實現優化升級。落實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成為一個重要抓手,對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一張排污許可證,就是一張“責任清單”。載明排污單位應當遵守的環境管理要求和法律責任,有助于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企業加強管理、改進工藝,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實踐中,有的企業為申請獲得排污許可證,在設備上投入1億多元,主動采用先進技術提高加熱效率,每年可節省上千萬元的煤耗;有的企業在實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后,未按排污許可證要求開展在線監測,被監管部門依法立案查處。實踐表明,排污許可證并不會束縛企業發展,反而是對守法企業、綠色企業的一種極大支持。
污染防治非一日之功,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小步快跑、治理穩扎穩打、監督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更大成效。持續深化排污許可制度改革,還需要以綜合許可管理為前提,從完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優化排污許可管理體系、強化排污許可事中事后管理、保障污染防治攻堅戰等方面發力突破,力求實現排污單位全覆蓋、環境管理要素全覆蓋、排放量管控全覆蓋。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重要任務。制度改革與治理創新持續發力,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必能讓藍天白云常在、繁星閃爍常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增進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在社會上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詳細]
推動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強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好目標任務的長期性和階段性,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起來,將謀劃長遠和干在當下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詳細]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教師不能辜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肩負起“‘夢之隊’的筑夢人”的神圣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展示了為實現目標愿景所作的系統謀劃以及為之持續奮斗的重大舉措。對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的全球格局而言,這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