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張茜蓉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面對的是百年變局下波譎云詭、復雜多變的安全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就“健全國家安全體系”作出戰略部署,提出“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我們要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推動國家安全體系各方面建設有機銜接、聯動集成,及時有效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法治體系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進一步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就要切實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面對國家安全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持續加強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建設,把法治的一般原理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運用于國家安全工作全過程,綜合利用立法、執法、司法等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要以國家安全法為引領,有計劃有步驟推動重點領域涉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立改廢釋纂,不斷推動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律體系建設;加強國家安全執法,強化對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執行的檢查監督工作;保證公正司法,依法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
國家安全戰略體系保障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才能贏得最大的主動。國家安全戰略體系是指導國家安全工作的總體規劃和長遠布局。當前,我國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疊加交織,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必須發揮好我國在戰略籌劃上的傳統優勢,以戰略思維謀篇布局,根據形勢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完善國家安全戰略。要完善國家安全戰略指導方針、目標、中長期規劃,明確國家安全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統籌用好各種戰略資源和戰略手段,實現安全各領域戰略布局一體融合、戰略資源一體整合、戰略力量一體運用,確保國家安全工作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相協調,增強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
國家安全政策體系推動國家安全治理效能提升。政策體系是國家安全工作的具體實施指南,一套全面、協調、高效的政策措施,能夠指導和規范國家安全工作,確保組織有效、行動有力。當前,國家安全問題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明顯加大,迫切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國家安全政策體系。要堅持問題導向,直面維護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妥善發揮政策因時因勢而變的靈活性,不斷完善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政策,形成整體化、多層次的國家安全政策體系;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更加注重協調高效,更加注重科技賦能,更加注重基層基礎,加強維護國家安全的物質、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的政策體系建設;加大政策貫徹執行力度,確保各項政策部署落地見效。
國家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助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是國家安全防范的前哨,是把握統籌發展和安全主動權的堅實基礎。預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略主動的關鍵。新征程上,有效防范和應對各種安全風險,必須完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推動國家安全風險治理由事后反應轉向事前預警,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由事件驅動轉向源頭治理。一方面,要在系統性上下功夫,強化國家總體風險及重點領域風險的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有效提升國土、糧食、生物、能源資源、海外利益、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前瞻性上下功夫,加強大數據監測分析等技術手段建設和應用,健全重大風險跨部門實時監測、分級預警、快速核查、提示通報等機制。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文化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部署,不斷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領力、知識創造力、生產供給力、國際傳播力,為經濟社會[詳細]
守正就不會迷失方向,創新就不會停滯不前。堅持守正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堅決守住,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必能激發改革的強大活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增進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在社會上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詳細]
推動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強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好目標任務的長期性和階段性,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起來,將謀劃長遠和干在當下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詳細]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