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于新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強調“不斷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共贏發展新空間”。
十一載櫛風沐雨,共建“一帶一路”已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心聯通”,從規劃圖轉化成實景圖,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中方下一步采取的八項行動,標志著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是亞歐大陸立體聯通、綠色絲綢之路引領、數字絲綢之路賦能的新階段,標注著中國和各方一道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的新起點,彰顯了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博大胸襟和胸懷天下、引領時代的大國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總體要求、指導原則、實踐路徑、重點工作,為新階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了前進方向。必須深刻認識到,穩中求進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國際環境越是錯綜復雜,越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扎穩打、穩慎推進項目建設,穩步拓展合作新領域。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這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指導原則。我們要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與正確義利觀,堅守開放的本色、綠色的底色、廉潔的亮色,尋求各方利益交匯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不斷拓展共贏發展新空間。
共建“一帶一路”,是長周期、跨國界、系統性的世界工程、世紀工程。面向未來,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為指引,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結合、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科學布局和動態優化相結合、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相結合,統籌深化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統籌鞏固傳統領域合作和穩步拓展新興領域合作,才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
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建設作出系統部署,明確了完善“九個機制”的重大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貫徹落實,不斷強化戰略思維、安全意識、系統觀念、國際視野,更多在“統”字上下功夫,在“實”字上見成效。要以推進體系化機制化為重點,持續完善頂層設計,制定務實措施,深化對外合作,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共建“一帶一路”走的是人間正道、干的是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新征程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勇于擔當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定能和共建國家一起建立利在千秋、福澤萬民的長久之功,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文化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部署,不斷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領力、知識創造力、生產供給力、國際傳播力,為經濟社會[詳細]
守正就不會迷失方向,創新就不會停滯不前。堅持守正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堅決守住,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必能激發改革的強大活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增進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在社會上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詳細]
推動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強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好目標任務的長期性和階段性,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起來,將謀劃長遠和干在當下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詳細]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