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毛強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這要求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作為謀劃經濟工作的重要立足點、實施經濟政策的重要著力點。
從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到二、三季度下行壓力加大,再到四季度回升勢頭增強,2024年的中國經濟運行雖有波動,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回升向好的態勢持續顯現。特別是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密集推出,利當前、惠長遠,經濟運行出現的積極變化越來越多,市場信心增強,社會預期改善。但國際環境的風高浪急和國內發展的風險挑戰比以往更加復雜多變,我國發展面臨許多不確定性。放眼全球,國際環境更加嚴峻復雜,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個別國家對我國遏制打壓持續加碼;著眼內部,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這要求經濟工作要以自身最大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上升的風險,健全預期管理機制,圍繞經營主體關切,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著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預期是影響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穩定的預期是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的基石。穩定預期就是要保持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從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平穩,到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再到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我國經濟“穩”的勢頭有效延續,“進”的步伐堅定有力,“好”的因素逐步累積。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既把握大勢、堅定信心,又正視困難、保持清醒,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主動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環境,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經濟工作,進而以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全面貫徹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注重目標引領,著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把握政策取向,講求時機力度,各項工作能早則早、抓緊抓實,保證足夠力度;強化系統思維,注重各類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放大政策效應”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這啟示我們必須聚焦預期和信心,圍著穩定預期而轉,奔著穩定預期而去,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和著重點放在穩定預期、提振信心上,并落實落地于經濟工作的全過程和各領域。
激發活力是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的重要基礎。讓我國經濟活力充分迸發出來,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一方面,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特別是通過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為地方發展減負擔、增動能,推動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利好實體經濟。另一方面,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為擴大內需、發展新質生產力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與此同時,打好政策“組合拳”,緊抓關鍵環節完成好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針對需求不足的突出癥結,著力提振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針對制約發展的深層次障礙和外部挑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針對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制約,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針對企業經營中的關切訴求,加強政策支持和優化監管服務;針對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持續用力推進風險處置。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做好政策出臺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評估,及時出臺有利于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有利于激活力增動力的改革舉措。
難走的路是上坡路,難開的船是頂風船。困難挑戰年年有,但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發展、在歷經考驗中壯大的。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讓想干事、會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加強預期管理,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提升政策引導力、影響力,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內需潛力,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它都源自人類的設計,都是人類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勞得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智慧,我們必須做好防范,確保它始終是“朋友”。[詳細]
“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詳細]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文化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部署,不斷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領力、知識創造力、生產供給力、國際傳播力,為經濟社會[詳細]
守正就不會迷失方向,創新就不會停滯不前。堅持守正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堅決守住,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必能激發改革的強大活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秉h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增進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在社會上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詳細]
推動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強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好目標任務的長期性和階段性,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起來,將謀劃長遠和干在當下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詳細]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a href="http://www.322765.com/llzgsy/202411/t20241113_15096931.html" target="_blank">[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