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郁靜嫻
和面、撈粉、晾曬,河北內丘縣馬家賽村,手工粉條加工場面熱鬧非凡。廣西興業縣,金黃的砂糖橘喜迎八方客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游客紛至沓來,參觀打卡這個2024年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冬日里,一樁樁紅火的營生,讓鄉親們干勁十足。
鄉村產業,扎根田園熱土,聯結千家萬戶。近年來,從城市近郊到偏遠山區,各地圍繞綠色生態這一競爭優勢和寶貴財富,加快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競相涌現。2023年地標產品年產值超過8000億元,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024年營收預計超過18萬億元,“鄉村游”“奔縣游”加快開辟旅游市場新賽道。一批有特色、有熱度、有前景的鄉村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分量逐步顯現,為農民在家門口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首先是要發展富民產業。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增收?!?/p>
跟田野里的莊稼一樣,鄉村產業同樣需要全周期、全鏈條悉心培育。有機構整理包括各地100多種農特產品的名錄,讓不少“隱藏款”農產品躍入消費者的視野;爆火的國產游戲,讓山西隰縣玉露香梨乘勢走紅。產品要打開市場,有時確實需要一個類似的“風口”,但從長期看,好產品背后離不開“文火慢燉”的產業化發展。
比如,在浙江安吉,一些鄉村咖啡館經營者在產業火熱后加強冷思考,增設割稻、采茶、野火飯等特色活動,在文化上做加法,形成農文旅融合產業鏈,有效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將鄉村文化融入鄉村產業發展中,就能提升鄉村產業的內涵和品位。
從大連建立實施大櫻桃地方標準,到棗莊石榴綜合交易中心建成運營,再到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村播學院”開展直播技能培訓……越來越多的地方從坐等市場轉向主動作為,補齊做優品牌、加工、營銷、物流等配套環節,運用數字化手段,打破各類業態界限。在創新中謀發展、優環境,“原字號”產業就能衍生出更多可能。
發展鄉村產業,關鍵要讓農民多受益。依托紅色資源,山東沂南縣14家旅游景區輻射帶動84個村1.2萬多名村民,通過景區務工、土地入股、售賣產品等方式,實現人均增收2萬元。實踐中,不少地方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引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組織村民當起民宿管家、管起村級物流點,形成了農民增收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如何進一步壯大鄉村產業?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給人以啟示。一碗螺螄粉,聯動了原材料種養產業、食品工業、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2024年前三季度全產業鏈銷售收入超545億元。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不妨打開視野,將鄉村產業納入縣域經濟一盤棋統籌規劃,進一步優化要素配置和上下游產業集群布局。這有利于發揮乘數效應,放大鄉村產業在提振經濟、吸納就業等方面的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蓬勃發展的鄉村產業,彰顯城鄉互動活力,映照百姓幸福生活。把鄉村的優勢保護好、利用好,加快理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讓增值收益更多留在鄉村,鄉村產業定會越來越興旺。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村志是記錄、傳[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內容并作出部署。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抓緊抓實抓好。[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睌底旨夹g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內在驅動力,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確保[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各民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就必須堅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實現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團結奮斗。[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大力發展水循環經濟,把發展建立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基礎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資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盡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定能更好促進“人水和諧”,不斷書寫中華民族治水安[詳細]
以法治護航,確??破展ぷ髋c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同步推進,新時代科普事業必將不斷邁上新的臺階。[詳細]
低空經濟為什么如此受人關注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拓展了人們的想象邊界,描繪了一幅關于未來發展的圖景,讓人們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詳細]
2024年,我國經濟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局面,對宏觀調控形成巨大考驗。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黨中央沉著應變,于9月下旬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一攬子增量政策無論在力度、廣[詳細]
構建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并不意味著封閉保守、排斥外來知識體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形成中國特色并增強主體性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詳細]
“楓橋經驗”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創新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幾十年來,“楓橋經驗”的內涵不斷豐富,從社會治安領域擴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我國社會學界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典型,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