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浩燃
城市更新關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質的提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城市更新行動提出要求、作出部署。2024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列為2025年的重點任務。2025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把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列為研究議題。面對新一輪城市更新,怎樣總結經驗、補齊短板,在實踐中取得實效?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廣大讀者一起聚焦城市更新。
——編者
治理者多些換位思考,把“小而美”理念貫穿于施工全過程、各環節,更新項目才能更好惠及民生、得到支持
順應群眾期待,因地制宜、找準切口,瞄準痛點難點,著力惠民生、補短板、促發展,定能讓群眾更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跨年之夜,北京長辛店老鎮城市更新項目樣板區正式亮燈。曹家口路,青灰、磚紅的老建筑營造懷舊氛圍,燈光秀、非遺展、特色小吃帶火國潮消費,逛街湊趣的老住戶喜笑顏開:“看著老街有人氣兒,又不失老味兒,心里特舒坦!”
漫步北京,鐘樓灣胡同舊貌展新顏,亮馬河變身80萬平方米濱河公園,南中軸“騰籠換鳥”、告別傳統業態……城市之變、街景之美讓人心曠神怡。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首都正用一筆一畫描繪高品質生活新畫卷,生動印證城市更新的魅力。
近年來,從醞釀準備,到實施行動,再到不斷深化,我國城市更新邁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城市更新關系城市面貌,“里子”則是生活品質的升級。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逾66%,城市發展逐步從增量擴張進入存量優化階段。加力推進城市更新,解決好“城市病”,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勢在必行。
城市更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生活是否便利、設施是否好用,居民最有發言權。目前,我國已實施超過6.6萬個城市更新項目,累計新開工改造25萬個城鎮老舊小區,1億多人從中受益。
為老樓更換上下水管道、加裝電梯,社區里建起老年食堂,在街角新增口袋公園、立體綠化,加寬自行車道……這樣的改變,老百姓感受最真切,增強的是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
城市更新也是擴大內需、提升發展能級的重要抓手。河北石家莊活化利用河鋼集團石鋼公司舊廠區遺址,突出音樂演出特色,打造以重金屬工業風為主題的搖滾聚集地,吸引眾多樂迷和游客。江蘇蘇州堅持“輕擾動、微更新,步行化、以人為先”,通過清理空間、挖掘文化資源、鼓勵多元參與等措施,讓十全街“移步換景”,成為熱門景點。
無論是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和城中村等改造,還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無論是完善城市功能、修復城市生態系統,還是保護和傳承城市歷史文化,這些項目點多面廣,蘊含巨大投資潛力,能夠擴大有效投資,為城市經濟打造新的增長點。
城市更新不是集中力量搞一些樣板間供人參觀,而是涉及多領域的系統工程。任務越是復雜,實施越要精細,越需小處著手、實處著力,穩扎穩打提升百姓獲得感。
少一點“居高臨下”,多一些群眾視角。以筆者生活的小區為例,近期,借著燃氣管道更新維護,重新鋪裝了柏油路面,施劃了新的道路標線。在施工過程中,除了必要的公告說明,也在開挖的地方鋪上了醒目的紅色“地毯”,防止揚塵、便于通行;整修路面時,也并非簡單地打補丁,而是綜合整治道路“病害”。再好的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也難免擾民。治理者多些換位思考,把“小而美”理念貫穿于施工全過程、各環節,更新項目才能更好惠及民生、得到支持。
城市更新往往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持續“小步快走”中,讓城市變得更加宜居、智慧、有韌性。重慶民主村社區,黃葛樹下,老人們圍坐討論棋局;咖啡廳、火鍋店里,人們樂享消費時光;充滿設計感的街巷,吸引游人駐足打卡。得益于兩期城市更新項目接力,老社區補齊設施短板,激發新活力。不求“功成在我”,唯求“功成有我”,一茬接著一茬干,把“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落實到位,城市更新就能贏得人心、行穩致遠。
人民城市為人民。2025年,我國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謀劃實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順應群眾期待,因地制宜、找準切口,瞄準痛點難點,著力惠民生、補短板、促發展,定能讓群眾更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實踐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極為豐富的素材,也為經濟學者提供了[詳細]
通識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價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職業應用為目的,但它在學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種子,為他們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辦好通識教育,使學生將博學與精專相統一,增強發展后勁,必將為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多助力。[詳細]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村志是記錄、傳[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內容并作出部署。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抓緊抓實抓好。[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字技術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內在驅動力,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確保[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各民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就必須堅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實現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團結奮斗。[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大力發展水循環經濟,把發展建立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基礎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資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盡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定能更好促進“人水和諧”,不斷書寫中華民族治水安[詳細]
以法治護航,確保科普工作與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同步推進,新時代科普事業必將不斷邁上新的臺階。[詳細]
低空經濟為什么如此受人關注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拓展了人們的想象邊界,描繪了一幅關于未來發展的圖景,讓人們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詳細]
2024年,我國經濟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局面,對宏觀調控形成巨大考驗。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黨中央沉著應變,于9月下旬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一攬子增量政策無論在力度、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