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 斌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大海的魅力體現在浩瀚無垠的體量上,也體現在奔騰跳躍的每一朵浪花上。宏觀經濟回暖向好,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投影在一個個產品、一次次消費上。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評論,透過生活細節,觀察和解析中國經濟的空間與基礎、優勢與潛能、韌性與動力,探討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所在、力量所依。
——編者
中國經濟之所以具有深厚內生動力,根本就在于14億多人構成的消費大市場所釋放的需求在持續變化、不斷升級,并與生產端、供給側形成聯動互促
春節臨近,筆者置辦年貨,選擇枕頭時挑花了眼。僅功能性枕頭這一類別,就包含傳統的蕎麥殼、決明子、竹炭等枕頭,以及日漸流行的記憶棉枕頭、乳膠枕頭、零壓枕頭、羽絨枕頭等。如果結合康養需求再去挑選,僅僅中式本草枕頭就多達十幾種。
造型體現人體工程學原理,功能契合個性化需求,填充物有利于保健養生,小小枕頭,其中蘊含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大文章。挑花了眼的煩惱,在日用消費品各細分領域幾乎都有體現。日用消費品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為我們觀察中國經濟向好趨勢和高質量發展態勢提供了一個重要窗口。
消費增量從哪里來?來自于精準捕捉消費里的新需求。手紙易堵塞馬桶,水溶廁紙應運而生,環保還衛生。忘記拔插頭有安全隱患,定時插座貼心省心,不僅安全,還節能。伸縮收納盒整齊有序、防水醫用膠帶固定敷料、開箱刀安全拆快遞……五花八門的小物件,都滿足了消費升級的需要,方便了生活。中國經濟之所以具有深厚內生動力,根本就在于14億多人構成的消費大市場所釋放的需求在持續變化、不斷升級,并與生產端、供給側形成聯動互促。
需求是總量概念,也包含個性差異。從智能馬桶蓋到防摔馬甲,老年群體選購日用品,看重智慧養老、醫療健康等功能。在社交平臺“打卡”“種草”,也喜歡探索個性化定制,年輕消費者選購日用品,更關注品牌價值和購物體驗。萬能插座、多功能收納盒等便利桌面辦公,“贏麻了”花椒小掛件、“摸魚”暖手寶緩解壓力、疏導焦慮,上班族選購日用品,更傾向于契合工作場景。超大規模市場不僅總體需求具有超大規模特征,而且個體需求多種多樣。從差異化中開拓藍海,從個性化里洞悉趨勢,企業才能準確把握創新的切入口。
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捕捉市場的苗頭,才能找準投資的風口。2024年,一名90后返鄉成為新農人,在觀賞香蕉上創新推出一系列“果語”產品。觀賞香蕉因“禁止蕉(焦)綠(慮)”的諧音梗而爆火,受到年輕消費者推崇。只有僵化的產品,沒有僵化的市場。誰懂潮流,誰知風尚,誰就能站上創業的風口。準確把握未被發現、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和市場趨勢,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融合,才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
伴隨“兩新”政策持續發力顯效,汽車、家電等大件商品消費潛能不斷釋放。惠而不貴的日用品消費,同樣值得重視。日用品消費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中小微企業的繁榮向好、社會就業的活水涌流、工人收入的水漲船高,是“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的生動體現。日用品行業也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相融相促的重要紐帶,從教育培訓到健身娛樂,從醫療保健到家政服務,小小日用品滿足著多元多樣的服務需求。擴大日用品消費,無論是消費端還是生產端,受益面都是極為廣泛的。
在更高維度上,把握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擴展、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從居民端發掘新需求,從企業端增加新供給,形成供需間的高水平動態平衡,利眼前,也惠長遠。“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其戰略價值和深遠意義不言而喻。
眼下春節臨近,無論是老北京年貨大集還是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傳統的福字、春聯、臺歷等新年飾品,蛇年創意燈飾、立體擺件等新式日用品,都迎來大量消費者和采購商。琳瑯滿目的日用品,托舉一個萬家歡樂的幸福中國,見證一個蒸蒸日上的活力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這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內容,也[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新時代新征程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的一項重要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部署要求,需要深刻領會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一重要目標。[詳細]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黨員干部知重負重,在攻堅克難中練就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鐵肩膀、真本事,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詳細]
國際形勢變亂交織,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我們要準確全面理解中國脫貧攻堅的世界意義,在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的基礎上,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詳細]
高質量教育對外開放,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廣闊的合作平臺,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教育“朋友圈”越來越大。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和區域教育合作,將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實踐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極為豐富的素材,也為經濟學者提供了[詳細]
通識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價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職業應用為目的,但它在學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種子,為他們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辦好通識教育,使學生將博學與精專相統一,增強發展后勁,必將為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多助力。[詳細]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村志是記錄、傳[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內容并作出部署。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抓緊抓實抓好。[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字技術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內在驅動力,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確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