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孟繁哲
越來越多的低碳環保產品從“備選”成為“必選”,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綠色消費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消費新趨勢
綠色消費能成為一種趨勢,離不開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密切配合
最近,老同學喜提新車,邀我試乘。外形如“轎跑”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座椅推背感”真實而直觀。據介紹,他買的這款車因為太搶手,“從下單到提車至少得等上幾個星期”。
使用成本低,而且節能環保,消費者對國產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不斷提高,見證綠色消費蔚成風尚。買電器不僅關注品牌,還會留意節能標識;在家點外賣,不忘選擇“不需要提供餐具”;一次性紙杯少了,保溫杯泡茶多了;手帕時隔多年,再次成為“時尚單品”……從穿衣、餐飲到出行、住宿,越來越多的低碳環保產品從“備選”成為“必選”,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綠色消費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消費新趨勢。這種新趨勢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趨勢蘊藏著轉型升級的方向。綠色消費漸成趨勢浪潮,企業靈敏感知到綠色消費需求信號,在綠色生產、綠色流通和綠色服務等領域擁抱機遇,嘗到了“綠色紅利”的甜頭。從共享經濟到新能源汽車,從二手市場到綠色電力,一批成功的商業新模式,給中國經濟增添了一抹亮色。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支持企業用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些努力不斷塑造我國經濟的新動能新優勢。
新趨勢拓展著擴大內需的空間。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超萬億元,其中在以舊換新八大類家電中,一級能效產品銷售額占比達90%以上。從各地情況看,20多個省份將凈水器、洗碗機等綠色智能家電納入“以舊換新”補貼范圍,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綠色消費需求。綠色消費加快形成,綠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正成為經濟回升向好的有力保障。
綠色消費能成為一種趨勢,離不開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密切配合。無論是鼓勵企業綠色轉型產生“正外部性”,還是消除綠色消費時面臨的“信息不對稱”,都離不開有為政府提供引導、支持和協調,讓市場充分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從拓展政府綠色產品采購規模,到通過發放消費券、設置積分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再到加大對企業的綠色金融支持力度……這些銜接配套的政策舉措,讓企業在綠色發展的新賽道上走得更順、更遠。
趨勢猶如浩浩蕩蕩的浪潮,只能迎,不可拒。把握大勢,乘勢而上,才能引領世界潮流。在南非,中國企業建設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并網發電,有效緩解當地電力供應短缺局面;在巴基斯坦,不少住宅和商業地產中都安裝了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塞內加爾的蘇拉去年購買了100多輛中國新能源汽車,準備用這些車輛開展網約車或出租車服務。一位國際友人說得好,“世界的綠色發展離不開中國”。深化可再生能源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成為“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進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的生動寫照。
透過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更能領悟黨的二十大報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的重要判斷,也更能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部署。把握時與勢,珍惜機與變,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我們一定能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寫好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和象征,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美食、中國古建藝術等中華文化符號是傳播中華文化、增進國際理解和友誼的重要橋梁。深入挖掘提煉中華文化符號、創新中華文化符號的敘事體系,是有效傳遞中華文化深厚底蘊與時代價值的重要路徑,不僅關乎文化傳播的[詳細]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撐。時代潮流滾滾向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今天,人民更加需要立體化與多樣性并存、精品化與創新性并重的文化產品。這就需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統一起來,把“送[詳細]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詳細]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習近平主席站在時代前列、把握時代脈搏,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表明了當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時,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立場和使命擔當。中國的發展理念來源于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充分彰顯了中國式[詳細]
重視速度、不唯速度,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結果,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詳細]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斷。這個論斷表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是推進中國式[詳細]
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不斷提升認識水平和貫徹落實能力,奮發有為做好經濟工作,完成好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今天的理論版刊發鐘才文署名文章,權威準確解讀五個“必須統籌”的深刻內涵。[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這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內容,也[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新時代新征程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的一項重要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部署要求,需要深刻領會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一重要目標。[詳細]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黨員干部知重負重,在攻堅克難中練就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鐵肩膀、真本事,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