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陸晨燕
【關鍵詞】司法救助制度
【事件】今年是我國司法救助制度實施十周年。十年間,我國司法救助制度從無到有、不斷健全,為因案致貧、因案致困的群眾提供輔助性救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人民群眾撐起了一把“暖心傘”。
【點評】
“我有了開始新生活的希望!”收到司法救助金后,云南建水的王先生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此前,身患殘疾的他因司法案件中經濟幫助費落實困難而陷入困境。法有尺度,亦有溫度,當地人民法院干警了解情況后伸出援手,為他申請了司法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機關要做到案結事了、群眾滿意,就需要將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貫穿于案件辦理的全過程。2014年,《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印發,明確對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的當事人,采取輔助性救濟措施。經過十年的探索優化,司法救助制度不斷完善,將為困難群眾送去更多溫暖。
實現應救即救、應救盡救,讓暖心保障最大限度覆蓋所需群眾,需要健全主動發現機制。在重慶,人民法院研發司法救助智審平臺,實現司法救助案件啟動、困難情況核實、救助資金發放等全流程網上辦理;在浙江磐安,檢察院構建大數據模型,助力實現救助線索的智能篩選和救助金額的精準測算;在北京,為更好服務流動人口,檢察院工作人員跨越千里將救助金送上門……致力于早發現、早救助、早幫扶,把大數據與“鐵腳板”結合起來,把技術驅動與靠前服務結合起來,司法救助工作的效率和精準性得以不斷提高。
做好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必須寫好“后半篇文章”,推動司法救助與其他社會救助有效銜接、緊密配合,實現從“雪中送炭”到“溫暖常伴”。湖南一對年幼姐弟因刑事案件負傷,醫療負擔沉重,當地法院聯動民政、教育等部門,在司法救助外為其提供家庭低保、助學減免等一系列保障;四川一企業資產處置困難,職工債權難以清償,當地法院探索建立“司法救助+”共助模式,攜手社會慈善力量保障企業職工權益。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暢通司法機關與社會救助職能部門的聯動機制,積極整合社會資源、愛心力量,才能將扶危濟困的保障網越織越密。
一頭牽著民生福祉,一頭系著司法關愛,十年來,司法救助制度積極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彰顯了法治溫度,讓公平正義更可觸可感。面向未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以改革之力打造全鏈條、高效能的司法救助制度體系,必能進一步彰顯公平正義,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牽頭”,不僅是名義上的領銜,更意味著責任與擔當。遺憾的是,一些牽頭單位將“牽頭”簡化為“派任務、催落實、收成果”的機械流程,忽視了自身作為引領者、協調者的職責。更有甚者,一些牽頭單位將配合部門視為單純的執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擔責任,將“牽頭[詳細]
這就是超大規模市場的體量優勢,回旋從容空間廣;這就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疊加效應,優勢互補潛力大。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發揮比較優勢、縮小發展差距,培育新動能,必將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長極,推動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詳細]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征程上,制度型開放必將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詳細]
只有按照規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實效和成績。五個“必須統籌”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規律性認識,要牢牢把握。學習好、領會好、運用好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用科學方法謀劃和推進經濟工作,我們定能掌握發展主動、做到行穩致遠。[詳細]
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它都源自人類的設計,都是人類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勞得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智慧,我們必須做好防范,確保它始終是“朋友”。[詳細]
“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詳細]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文化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部署,不斷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領力、知識創造力、生產供給力、國際傳播力,為經濟社會[詳細]
守正就不會迷失方向,創新就不會停滯不前。堅持守正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堅決守住,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必能激發改革的強大活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增進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在社會上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