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謝經榮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力量源于團結。”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們更加需要依靠團結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奮力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各項目標任務。
團結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面旗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歷史表明,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不可能發展進步。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力量。依靠團結奮斗,我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依靠團結奮斗,我們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依靠團結奮斗,我們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依靠團結奮斗,我們從容抵御各種風險、有效駕馭復雜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拓展了一條康莊大道。實踐證明,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匯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現在,我們已經踏上了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要治理好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根本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越是接近目標,越是任務艱巨,我們越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筑牢團結的共同思想基礎。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是我們的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所在。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必須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充分發揮愛國統一戰線的作用。統一戰線因團結而生,靠團結而興。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牢牢把握統一戰線的本質要求,真正把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全體中華兒女都團結起來;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加強政治引領,引導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自覺接受和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敢于同一切破壞團結的行為作斗爭。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堅決反對一切破壞團結的行為,共同抵御各種干擾和阻礙。要重視輿論引導,把網上輿論引導和網下思想工作結合起來,防止外部勢力煽風點火、興風作浪,破壞我國發展良好氛圍;必須敢于發聲、敢于亮劍,旗幟鮮明地同混淆視聽、破壞團結的言行作斗爭。同時,要傾聽來自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和意見看法,重視維護各方合法權益,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作者為民盟中央副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力量源于團結。”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詳細]
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牢牢把握這一總要求,要深入領會其重要意義,全面把握其豐富內涵,切實將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推動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詳細]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高質量發展。[詳細]
寓活力于秩序、寓秩序于活力,在改革發展進程中科學處理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一個充滿生機而又穩定有序的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模樣,也是東方大國向世界呈現的宏偉氣象。[詳細]
前進道路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善于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以“中國之制”保障“中國之治”,我們一定能經受住一次次風險考驗,不斷化危為機、浴火重生,開辟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未來。[詳細]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在整體把握、融會貫通中不斷做好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化、內化、轉化工作,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汲取奮發進取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不斷推動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詳細]
在行業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的過渡階段,堅持穩中求進,以技術創新為內生動力,以市場機制為根本依托,以政策環境為有力保障,定能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添磚加瓦。[詳細]
我們堅信,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會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詳細]
只要我們始終清醒認識自身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在占據先機時能順勢而為、面對困難時敢逆勢而上,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就一定能夠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以人民至上的情懷、接續奮斗的戰略目標和環環相扣的工作部署,實現中華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