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燕 陸
經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都是可以提質增效的發力點
“車身小巧、充電方便,買車還能享受5000元優惠。”最近,家住重慶九龍坡區走馬鎮的王東燕花費不到5萬元,購置了一臺新能源汽車,“1公里電費只需4分錢,續航里程也夠用”。這是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落地、有力撬動農村汽車消費市場的生動寫照,也是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取得實效的具體例證。
上半年,隨著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國內消費較快恢復,投資持續增長,內需貢獻穩步提升。翻開半年報,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于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有效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持續發揮。一項項釋放暖意的指標,折射內需潛力的持續釋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新冠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只有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流動的中國才能迸發出巨大活力,進一步激發內需潛力。今年以來,各地體育賽事、演唱會、戲劇表演等文體活動增多。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支出同比名義增長38.5%,全國電影觀影人次增長51.8%。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600億件,比2019年達到600億件提前了172天,比2022年提前了34天。可感可知的生活,印證著國內需求的穩步復蘇。大國經濟具有內需為主導的顯著特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著力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才能充分用好超大規模市場這個寶貴的戰略資源。
經濟發展是一個供給與需求相互影響、不斷升級的過程。從《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加快落地,到有序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建設,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從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家居等消費,到各地積極舉辦消費季、發放消費券……各地區各部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疏堵點、破卡點,建機制、暢循環,以需求牽引供給、用供給創造需求,讓中國經濟不僅擴容了“量的優勢”,也提升了“質的優勢”。事實證明,經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都是可以提質增效的發力點。只要我們創造有利的體制機制環境,采取適當的政策引導,就能夠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持續深化改革,積極擴大內需,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我們定能打開經濟增長新空間,推動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闊步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以這次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領會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詳細]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從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從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到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在神州大地全[詳細]
深入理解和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在新征程上更有效地推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我們一定能夠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詳細]
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繼續推進“兩個結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定能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詳細]
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深化[詳細]
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還要把“三個區分開來”落到實處。對于干部在干事創業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如果不分情況、不分性質搞“一刀切”,容易挫傷干部改革攻堅、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把“三個區分開來”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詳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直接關系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強調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是一面“行走的旗幟”。面對更加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根深深扎在群眾的沃土,不斷增強群眾意識,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骨干力量。[詳細]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戰[詳細]
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幫企業解難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