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苯ㄔO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更是其重要力量源泉。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首要的是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文明,創造了人類文明的奇跡。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彰顯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精神氣韻。堅定文化自信,就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果。這條道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具備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和堅實的文化根基。這條道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越走越寬廣,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堅實基礎。文化自信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有了文化主體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的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充盈著濃郁的中國味、深厚的中華情、浩然的民族魂,指引中國人民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書寫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
秉持開放包容,提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今天我們要建設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定具備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包容的胸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蔽覀円獔允伛R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運用好“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等科學方法,從“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在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化表達、藝術化呈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多滋養和智慧。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深入開展中外文明對話,深化對外文化交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推出更多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塑造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格局氣象。
堅持守正創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不斷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活力。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把握好守正創新的辯證法。一是堅持守正的正氣。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既不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和模式,決不犯失去魂脈和根脈的顛覆性錯誤,始終立足自身歷史和現實推進文化建設。二是激揚創新的銳氣。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以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斷注入活力,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更多力量。
當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之勢前所未有。在世界文化激蕩中,深化中華文化研究、推進中華文化傳播交流、加強中華文化教育,更好以文化之力鞏固和發展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和中華文化學院助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所系。要加強對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新時代文化建設實踐經驗與基本規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等重大課題的研究,舉辦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系列活動,探索網絡化、多樣化的中華文化傳播形態,增強中華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
過去的輝煌屬于人民,未來的征程依靠人民。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共產黨人有能力、有責任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斷推進理論創[詳細]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苯ㄔO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更是[詳細]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圍繞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指[詳細]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詳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需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要圍繞“四個新”的要求,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實際行動干出一番業績。只要我們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主動、聚合眾力[詳細]
“當我和這些遺跡發生觸碰時,腦海中抽象的思想與概念變得具體、鮮活起來!币晃徊┦垦芯可谥祆鋱@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聲。漫步其中,不覺間,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方法、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了在深厚傳統中取精用宏、固本開新的大格局大氣象。歷史照亮未來,奮斗成就偉業。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中華民族正向著“長[詳細]
“當我和這些遺跡發生觸碰時,腦海中抽象的思想與概念變得具體、鮮活起來!币晃徊┦垦芯可谥祆鋱@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聲。漫步其中,不覺間,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方法、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了在深厚傳統中取精用宏、固本開新的大格局大氣象。歷史照亮未來,奮斗成就偉業。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中華民族正向著“長[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好發揮自身所長,增強競爭優勢”。橫琴與澳門一水之隔,最近處不到200米。地緣近是優勢,人相親是活力,設施聯通夯基礎,機制相通強支撐,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搶抓機遇,更好實現粵澳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推動粵港澳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