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周珊珊
做好金融工作,必須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以更高的覆蓋率、更強的可得性,下沉到更多的消費群體和更豐富的消費場景中,金融服務就能在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中,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統一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楊豐山村,千畝高山梯田是優質稻米生產基地。村黨總支書記周方平至今還記得,今年春耕前“送上門來”的貸款。不用跑銀行,白天忙完農活就迎來了仙居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夜訪”。不久后,180萬元“強村共富貸”到賬。金融服務進村、入戶、到田,生動展現普惠金融的中國溫度,折射金融為民的中國理念。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黨的宗旨決定的。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這也決定了我國金融事業必然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久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高度概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八個堅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是其中重要一條。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做好金融工作,必須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依靠科技賦能、改善金融服務效率,到優化信貸結構、增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從完善監管規則、保護消費者權益,到加強風險源頭管控、維護市場穩定……金融系統堅持正確價值取向,既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也更好守護著老百姓手里的錢袋子。實踐證明,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貫穿到做好金融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才能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金融高質量發展才能打開新空間、開創新局面。金融事業起于為人民服務,興于為人民服務。扶貧小額信貸助力千家萬戶圓夢小康,“銀稅互動”助力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棚戶區改造貸款幫助許多人圓上安居夢……持續豐富產品、優化服務,讓金融服務觸達更多“長尾客戶”,收獲新的增長點。正是在為人民服務中,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銀行體系,第二大保險、股票和債券市場,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以更高的覆蓋率、更強的可得性,下沉到更多的消費群體和更豐富的消費場景中,金融服務就能在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中,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統一。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金融需求,必須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取得重大進展,到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再到穩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等金融“組合拳”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系列舉措充分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價值取向,也為建設金融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金融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具體的實踐。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目標和前進動力,積極運用金融手段和力量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鍥而不舍向前走,我國金融業必將在高質量發展中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完成好這一首要任務,需要我們妥善處理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之間的關系、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系、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循環之間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戰略性新興產業與[詳細]
聯通國際國內雙循環,提升開放合作平臺功能。強化虹橋商務區進口集散功能,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貿易平臺和國別商品交易中心。借力進博會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與全球接軌的國際供應鏈服務保障體系。對標國際營商規則著力推進全面開放,加快構建一個要素市場化配置、國內[詳細]
不久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深刻總結新時代黨領導金融工作取得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高度概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八個堅持”。這“八個堅持”,是我們黨對金融本質和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廣大讀者一道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詳細]
完善現代化產業政策體系。推動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加大對中小企業產業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統籌相關產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在技術攻關、產業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加強政[詳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特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詳細]
廣大黨員干部要全面準確領會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各項要求,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業績。[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強調“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拔尖創新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革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資源中最關鍵、最稀缺的頂尖部分。[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耕文明悠久厚重、影響深遠;中國也是農業資源與人口大國,生態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卻相對短缺。中國建設農業強國不能簡單照搬國外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而要根據[詳細]
“多想一想我們的工作怎么樣,有沒有對不起黨和人民的地方。”楊善洲質樸的話語,道出了共產黨人時刻的黨性追求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新征程上,我們要增強“檢身若不及”的自覺,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努力創造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