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公丕祥
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推動文化法學研究走深走實,是適應法治建設新要求、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重要舉措。文化法既是人類精神文化活動在制度、法律層面上的體現,也是法的現象系統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具有文化與法的雙重屬性。文化法學旨在研究文化法的現象與本質、價值與特征、歷史與現實、形式與內容、運行機理與調整方式等基本問題,進而歸納、總結、揭示法律現象背后的規律性認識。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服務人民需求、扎根文化沃土、聚焦實踐問題,更好推動文化法學研究走深走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動文化法學研究走深走實,要把研究的價值根基建立在人民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這就要求文化法學研究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于文化法治建設的新要求新期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高品質的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在保障文化權利、參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更加關注文化建設實踐是否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更加關心文化法治建設的實際成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要著重研究文化權利法治保障問題。要看到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文化權利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文化法學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深入研究文化權利的類型、客體、行使方式、平等保護等具體法律問題,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的文化需求提供依據。
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精華。文化是一條川流不息的歷史長河,其中蘊含著一個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綿延幾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創新發展文化法學的深厚基礎。推動文化法學研究走深走實,要堅持大歷史觀,高度重視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從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汲取養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建立在“民為邦本”“以和為貴”“明德慎罰”等深厚道德基礎上的,包含民間習慣、法律規則、國家制度和社會秩序的文化價值內容,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有許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文化法學、建構中國自主的文化法學知識體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我們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堅持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創造具有鮮明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化法學話語和文化法治理論,更好總結我國文化法治建設經驗、指導文化法治建設實踐。
聚焦文化法治建設的實踐問題。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創新發展文化法學,源泉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法治實踐,動力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文化建設實踐中各種矛盾與問題的現實要求。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推進文化建設的法治實踐,是創新發展文化法學的富礦。在文化立法領域,文化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日益健全,但面對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文化立法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在文化執法領域,有法可依問題總體得到解決,但確保文化立法有效實施,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解決存在的一些問題,還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文化司法領域,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加快建設,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但提升文化司法公信力、及時公正解決疑難案件、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文化權利等,與黨中央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要以回答文化法治建設中的實踐問題為文化法學建設的根本任務,從實踐問題中找到理論創新的突破點、學術發展的生長點,不斷拓展文化法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
越是問題復雜、任務重大,越要以穩謀進、以進固穩。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推進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我們信心十足,步履堅定。[詳細]
我們要以回答文化法治建設中的實踐問題為文化法學建設的根本任務,從實踐問題中找到理論創新的突破點、學術發展的生長點,不斷拓展文化法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詳細]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繼續開辟文化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空間,夯實文化法學的話語體系根基,結合文化法治建設實踐進行話語構建,努力把我們的思想理論優勢真正轉化為法學話語體系優勢。[詳細]
我們要以回答文化法治建設中的實踐問題為文化法學建設的根本任務,從實踐問題中找到理論創新的突破點、學術發展的生長點,不斷拓展文化法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詳細]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繼續開辟文化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空間,夯實文化法學的話語體系根基,結合文化法治建設實踐進行話語構建,努力把我們的思想理論優勢真正轉化為法學話語體系優勢。[詳細]
統籌發展和安全,兼顧當下與長遠,繼續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推動金融機構體系在規模、結構、區域布局上更加合理,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必將釋放更強勁的動能。[詳細]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著力提升產業體系韌性,夯實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牢牢掌握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詳細]
瞄準市場需求,葆有前瞻眼光,協調好企業、產業鏈、產業群的關系,實現政策協同發力,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制造業轉型升級必將活力無限、潛力無窮。[詳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始終秉承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疫情防控全過程,注重科研攻關和防控實踐相協同,助力分區分級、科學精準防控。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放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局中統籌推進,放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統籌[詳細]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面對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堅定理想信念,激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風雨無阻向前行,就一定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