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艷艷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文章強調,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我們都要把握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唯物辯證法,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重大關系。
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永恒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譜寫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使我們對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認識。
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通過生產活動,把自己的意志對象化,促使自然界趨于人化,同時通過促進生產力不斷提高,滿足人類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現代化模式,一方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產力,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公害問題,造成了人類健康惡化、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又反過來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與傳統現代化模式不同,中國式現代化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主張,以“生命共同體”為原創性的本體論概念,超越了人類凌駕、征服自然的西方現代化模式,彰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進步性。
堅持高水平保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后勁。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自然是生命之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莊子等先秦思想家闡發了“物我為一”的生態本體觀和人類行為應“道法自然”的生態實踐觀,宋代張載提出了“民胞物與”的生態價值觀,這些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弘揚和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的論述,從整體的、系統的高度深化了我們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是從生命共同體的高度闡明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我們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辯證關系的指南,“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促進高質量發展,提升生態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綠色發展的本質就是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高質量發展模式。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求推動生產力的躍升,也要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發展,把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依靠科技創新進步,改進生產要素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形成更加集約高效、清潔低碳的資源利用方式,方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實現雙向良性互動。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全面綠色轉型,定能不斷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優勢、新動能、新引擎。
高質量發展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中國積極承擔生態保護責任,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將為構建更加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重要力量,為破解發展與保護難題、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者:李艷艷,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網絡空間秩序直接關系到網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關系到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社會和諧安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網絡空間治理,激濁揚清、正本清源,有助于形成匡扶正義、弘揚正氣的輿論格局,建立包容[詳細]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在促進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協調國內與國際資源、中央與地方關系、政府與市場力量等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來,應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提升金融高質量服務能力,提[詳細]
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把不同地區的利益關系用制度理順,更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能極大提升不同地區堅守自身戰略定位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中國發展大棋局中車馬炮各展其長,共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詳細]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就是走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生態、生產、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緊密的有機聯系。這不僅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有利于打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路徑。聯彈“生態協奏曲”,加強一體化生態治理,就能創造更多發展紅利。[詳細]
我們要把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使其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實踐中發揮更大效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營造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不斷增強“中國之治”新優勢。[詳細]
堅持把群眾路線作為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深入調查研究,及時了解職工所思所想所盼,不斷增強服務職工本領,真心實意為職工說話辦事,努力為職工群眾提供精準、貼心的服務。[詳細]
越是問題復雜、任務重大,越要以穩謀進、以進固穩。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推進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我們信心十足,步履堅定。[詳細]
我們要以回答文化法治建設中的實踐問題為文化法學建設的根本任務,從實踐問題中找到理論創新的突破點、學術發展的生長點,不斷拓展文化法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詳細]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繼續開辟文化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空間,夯實文化法學的話語體系根基,結合文化法治建設實踐進行話語構建,努力把我們的思想理論優勢真正轉化為法學話語體系優勢。[詳細]
我們要以回答文化法治建設中的實踐問題為文化法學建設的根本任務,從實踐問題中找到理論創新的突破點、學術發展的生長點,不斷拓展文化法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