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邵梓捷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和改進對外宣傳工作,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敝腥A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開拓進取、革故鼎新中取得了輝煌燦爛的發展成就。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對于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營造我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對于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只有了解古代的中國,才能理解今天的中國對道路、制度的選擇,也才能明白中國向何處去。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中華文明彰顯出歷久彌新的魅力和風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底氣,也為我們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供了寶貴資源。我們要立足中國大地,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講好中華文明故事,講清楚中國是什么樣的文明和什么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讓世界從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來看中國,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
中華文明既是歷史的,也是現代的。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團結帶領人民在五千多年深厚文明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當代中國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世所罕見的發展奇跡,宏闊壯麗的創新創造,為展現中華文明的蓬勃生機和活力提供了豐富素材。要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幫助外國民眾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依托我國發展的生動實踐,全面闡述我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將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寓于其中,深刻闡明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是各國共同的機遇。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要在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上下功夫。概念是構建話語體系的基石。新時代,我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人類共同價值等一系列重大理念,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共鳴、凝聚廣泛共識,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標識。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創新話語表達方式,把握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找準共情共鳴的切入點,增強對外話語的說服力、感召力。
以開放包容的胸懷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是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要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更好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臺和渠道發聲。發揮研究機構、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對文明交流的促進作用,動員各方面一起奏響交響樂、大合唱。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文明交流對話的途徑和形式,提升傳播效能,更加生動立體地展現豐富多彩的中國形象。
努力把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優勢和新疆的區位資源優勢結合起來,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必能進一步激發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惠及各族群眾。[詳細]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理論強,才能方向明、人心齊、底氣足。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標準不降、勁頭不松,把主題教育謀劃好、組織好、落實好,實實在在抓好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實實在在檢視整改突出[詳細]
堅持系統觀念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系統觀念貫徹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全過程,成功實踐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協同推進大治理。[詳細]
如果把城市看成人的身體,那么一個個工廠、園區、社區、學校等社會生活的組成單元,就像是一個個細胞。只有城市治理精細到每一個“細胞”,整體的“無廢城市”建設才會更有實效。當前,山東各城市已經不同程度開展了市級“無廢細胞”建設,出現了不少成效良好的“無廢[詳細]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規律,具有深厚的哲學底蘊與理論根基。深入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根基,有助于我們準確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與精髓要義,從而更加自覺地走人與自然和諧[詳細]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面向未來,我們將錨定目標,攻堅克難,不斷擴大優勢、補齊短板,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含金量”與“含綠量”的同步提升,努力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詳細]
當前,我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在以數字化促進文化發展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抓住數字化機遇,不斷深化拓展數字賦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更有力支撐。[詳細]
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強大合力,蹄疾步穩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詳細]
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我們定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更加秀麗的大美中國。[詳細]
普惠金融既是一項經濟活動,也蘊含了一種價值理念。新征程上,更好踐行金融為民理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穩妥探索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就能不斷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蓋廣度、服務力度,以高質量金融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