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 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今年以來,綠色發展成效顯著,成為我國經濟恢復向好的一大亮點。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廣大干部群眾共同探討如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更好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編者
通過合理分工發揮比較優勢,通過相互借鑒提升工作效率,才能推動各地梯次有序實現“雙碳”目標
在北京,打通碳普惠和碳交易,市民綠色出行獲得的碳減排量,可用于植樹等公益性活動,也可在碳普惠平臺兌換公交地鐵充值卡等;在內蒙古,光伏制造追光逐日、向陽而生,整體產業規模錨定千億目標;在河南,比亞迪第6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鄭州工廠下線,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當前,各地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步履堅實,構筑起我國努力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動圖景。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穩中求進、通盤謀劃。目前,各省區市均已制定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文件印發,到各省份全部制定實施方案,發改、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等部門均出臺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的“雙碳”行動方案,上有頂層設計,下有落實路徑,我國已建立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為實現“雙碳”目標立起四梁八柱、擘畫了施工藍圖。
深入分析,各地碳達峰實施方案在時間節點、減排目標等方面和國家要求保持一致,在具體實現方式、指標設定、工作重點等方面則有不同的探索。比如,北京提出“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山西作為國家能源基地,則提出到2030年“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達到峰值”;再比如,天津、福建等地明確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上海提出了降幅為70%的目標。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發展階段各異,理應立足自身實際,尋找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路徑。這就要求處理好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既要增強全國一盤棋意識,加強政策措施的銜接協調,確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慮區域資源分布和產業分工的客觀現實,研究確定各地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雙碳”行動方案,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雙碳’目標是全國來看的,哪里減,哪里清零,哪里還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為保能源的措施還要增加,都要從全國角度來衡量。”主動從全國一盤棋的大局中尋找自身定位,有助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更好把握產業結構升級、綠色低碳轉型的時機與節奏。比如,經濟發達省份可以充分利用優勢,積極突破快速降碳所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發揮引領作用;部分承擔能源保供的省份,則可以抓住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變革機遇,通過可再生能源增量替代化石能源存量,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在共性目標下找準自身特色,才能抓住“雙碳”帶來的歷史機遇,為經濟發展注入持久的綠色動力。
鼓勵差異化探索,并不意味著各自為政、自行其是,而是要根據全國布局進行統籌考慮,讓各地的“雙碳”工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比如,我國東部經濟大省是能源主要消費地,而西部能源大省是主要能源供給地,發揮東部的資金技術優勢和西部的可再生能源稟賦優勢,就能在各地差異化探索基礎上實現“1+1>2”的整體效益。再比如,一些地方在新技術新產業上先行先試,可以為其他地區形成示范效應。通過合理分工發揮比較優勢,通過相互借鑒提升工作效率,才能推動各地梯次有序實現“雙碳”目標。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多樣化綠色轉型路徑,在減排降碳過程中加強相互配合、形成優勢互補,就能以“多元”激發主動性和創造力,以“一體”凝聚整體力量,更加積極穩妥地實現“雙碳”目標,更好地建設美麗中國。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用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這份“打分表”,必能促使更多人樹立綠色政績觀,更加自覺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讓齊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詳細]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多樣化綠色轉型路徑,在減排降碳過程中加強相互配合、形成優勢互補,就能以“多元”激發主動性和創造力,以“一體”凝聚整體力量,更加積極穩妥地實現“雙碳”目標,更好地建設美麗[詳細]
更好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臺和渠道發聲。發揮研究機構、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對文明交流的促進作用,動員各方面一起奏響交響樂、大合唱。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文明交流對話的途徑和形式,提升傳播效能,更加生動立體地展現豐[詳細]
圍繞“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什么、如何創新”,從制度建設著眼,對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進行全鏈條整體部署,對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進行系統布局,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發[詳細]
努力把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優勢和新疆的區位資源優勢結合起來,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必能進一步激發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惠及各族群眾。[詳細]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理論強,才能方向明、人心齊、底氣足。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標準不降、勁頭不松,把主題教育謀劃好、組織好、落實好,實實在在抓好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實實在在檢視整改突出[詳細]
堅持系統觀念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系統觀念貫徹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全過程,成功實踐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協同推進大治理。[詳細]
如果把城市看成人的身體,那么一個個工廠、園區、社區、學校等社會生活的組成單元,就像是一個個細胞。只有城市治理精細到每一個“細胞”,整體的“無廢城市”建設才會更有實效。當前,山東各城市已經不同程度開展了市級“無廢細胞”建設,出現了不少成效良好的“無廢[詳細]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規律,具有深厚的哲學底蘊與理論根基。深入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根基,有助于我們準確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與精髓要義,從而更加自覺地走人與自然和諧[詳細]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面向未來,我們將錨定目標,攻堅克難,不斷擴大優勢、補齊短板,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含金量”與“含綠量”的同步提升,努力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