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郝海波
市域是社會治理宏觀和微觀的轉承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當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發展,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日益融入市域社會治理各領域、全過程。
用好數字力量,能重塑社會治理網絡,促進社會治理方式轉變。在北京通州,“網格+接訴即辦+吹哨報到”一體化平臺有效搭建,形成黨建、管理、綜治、服務“一張網”,為市域社會治理嵌入“智慧大腦”。在四川成都,依托“大聯動·微治理”信息系統,市、區(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綜治中心與智慧治理中心、應急指揮中心、公安指揮中心、數字城管中心并軌運行,形成市域社會治理指揮中樞。數字技術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廣泛應用,有助于打破傳統社會治理中行政分割和碎片化的局面,推動市域社會治理向一體化、系統化和科學化轉變。
以數字化驅動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變革,能提升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聚焦教育、醫療、養老、撫幼、就業、文體、助殘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全方位賦能公共服務新模式。上海的“一網通辦”、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安徽的“皖事通”等,為構建新型政務服務體系提供了鮮活經驗。隨著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信息系統互認共享工作的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范圍不斷擴大,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少跑腿、讓信息多跑路”。實踐表明,打造智慧康養、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智慧場景,構筑個人全生命周期和企業全經營周期的服務鏈條,能夠提高公共服務要素配置率、使用率和有效性。
依托數字技術,能更好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激發市域社會治理活力。善用數字化手段,可增進政府部門與廣大群眾的有效互動,凝聚社會各方面的智慧和共識,形成共同推進社會治理的合力。江蘇南京探索線下網格與“掌上云社區”銜接聯動,將居民參與平安建設、文明創建、助老幫扶等共治內容量化為網格積分,創建“網格+積分制”社會治理模式。廣東廣州扎實推進“綜治中心+綜合網格+最小應急單元+智能化”建設,帶動全市176個鎮街和2817個村居綜治中心全面提檔升級,建成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體化調處、一攬子解決的基層社會治理實體平臺。數字技術拓展了公民有序參與的渠道和方式,讓社會治理更加接地氣,有力推動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對于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展望未來,順應數字時代發展趨勢,繼續推進數字技術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轉型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理念和模式的迭代更新,必能凝聚合力、攻堅克難,不斷書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篇章。
(作者為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教授、北京社會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員)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對于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展望未來,順應數字時代發展趨勢,繼續推進數字技術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轉型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理念和模式的迭代更新,必能凝聚合力、攻堅克難,不斷書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詳細]
守正道而開新局,致廣大而盡精微。新時代新征程,胸懷“國之大者”,主動擔當作為,加強協同配合,以科技創新增強經濟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全國上下競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中國經濟前景光明![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陜北粗獷豪邁、關中深沉敦厚、陜南鐘靈毓秀,三秦大地孕育出風格迥異的民間藝術。如何讓融進人[詳細]
在強化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上作表率,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嚴格按照權限、規則、程序開展工作,嚴防“燈下黑”“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始終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鍛造敢于監督、善于監督、規范監督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詳細]
“新疆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的表述令人印象深刻。面向未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新疆一定能在“東聯西出”“西引東來”中躍上更高臺階、實現更大發展。[詳細]
數字貿易打破了傳統貿易的時空限制,對全球貿易的模式、結構、規則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成為引領全球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詳細]
堅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科學把握和正確處理辦學規模與辦學效益、學科專業結構與層次類型、辦學質量與服務水平等關系,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詳細]
貨幣政策是宏觀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施策、持續發力,為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提供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本期大家談聚焦穩健的貨幣政策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凝聚共識和力量。[詳細]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設發展的主體,對城市的脈搏跳動最熟悉。讓市民參與治理“城市病”,有助于推動城市體檢工作走深走實,形成一份切合實際、指標具體、反映民心的“體檢報告”。對照這份報告,相關部門能更精確地找差距、補短板、堵漏洞,“治已病、防未病”[詳細]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分析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堅定發展信心,匯聚發展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