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盛玉雷
對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來說,“新質生產力”是最想在全國兩會上討論的話題。過去一年,他在調研中見到了很多科技感十足的新產品,發現“各行各業都因科技的注入而發生很大的變化”,并由此準備了相關課題。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如何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這是全國兩會上的熱議話題,也是關乎長遠的發展課題、改革命題。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以分鐘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被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訪問超過7000萬次;以秒計,5G手機用戶文件平均下載速率超139兆位/秒,觀看視頻的平均首次播放時延僅為0.56秒。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2024年初中國啟動的地方投資項目具有“明顯的科學色彩”,顯示出“攀升價值鏈和發展新增長引擎的雄心”。
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才能最終轉化為新質生產力。關注前沿問題的科研工作者,就“加快打通國家高水平學術—技術—產業協同機制”等提出建議;來自生產一線的技術專家,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角度建言獻策;在市場中搏擊的企業家,對“以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先進計算技術與數智化機器設備、數智化勞動者等新要素緊密結合”提出見解……圍繞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代表委員貢獻真知灼見,齊心協力推動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
凝聚眾智,匯聚眾力。將創新基因融進發展血脈,點燃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引擎,我們就一定能奏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詳細]
新的春天,新的出發,沿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堅定向前。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詳細]
要立足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區位條件等,找準經濟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謀劃用好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工作抓手,發揮自身優勢、彰顯自身特色,以一域服務全局,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詳細]
重視學習是我們黨推動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堅持不懈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以思想高度統一確保政治統一、行動統一,全黨更加團結一致、本領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就一定能夠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詳細]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青年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生力軍。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青年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中,從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中,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文化發展的[詳細]
在全社會大興勤儉節約之風,提倡節約、反對浪費,一方面要靠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從內心深處樹立儉樸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人走燈不關、水龍頭不擰緊、餐飲浪費等不良習慣。另一方面要建立反對浪費的長效機制。[詳細]
“更新”的城市,更美的生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增強發展潛力、優化發展空間,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進一步彰顯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一座座城將更具魅力、更有活力。[詳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在邁向網絡強國的道路上闊步前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激蕩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詳細]
金融業與貨幣打交道,天然面臨著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必須始終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為、突破底線。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金融從業者真正秉承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詳細]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代表委員們表示,堅定信心、久久為功,教育高質量發展必將更加扎實穩健,教育強國建設步伐必將更加鏗鏘有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