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孟繁哲
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尤其需要與之匹配的科學機制、與之相適的發展環境
創新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開放為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只有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拓展科學研究的自由度和靈活度,課題組組長可自主招聘團隊成員、選擇和調整科研任務技術路線;浙江省義烏市首批“共享專利”在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助力破解高校院所成果“轉化難”和中小企業技術“獲取難”;復旦大學相輝研究院成立,為科研人員提供10年以上的長周期支持和個性化、人性化服務,5—10年不考核,為人才“十年磨一劍”提供制度保障……各地通過深化改革優化創新環境,推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面向未來,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
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拉開農村改革的大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點燃科技創新的引擎;允許雇工,喚醒無數“個體戶”的創業夢想……從40多年的改革歷程來看,改革能破除制約生產力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尤其需要與之匹配的科學機制、與之相適的發展環境。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才能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從破除“四唯”,到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從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到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學術自主權,新時代以來,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舉措密集落地,劍指一個個阻礙科技創新的障礙,極大釋放了創新引擎的動能。接下來,我們既要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又要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還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多措并舉,深化改革,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創新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開放為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只有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一張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照片,需要調動全球8臺射電望遠鏡“組網”拍攝;一個底層軟件的流暢運行,離不開多國程序員寫下的幾千萬行代碼作支撐;一個重大的前沿科研工程,從布局到分工,有賴于全球科學家的智慧……當前,全球進入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的復雜性、系統性、協同性顯著增強,國際合作正在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一個“必選項”。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持續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實施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集聚全球創新要素。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釋放創新活力,必將為形成并發展先進程度躍遷的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從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塑造發展新優勢。
面對發展新機遇,立起來,就能掌握主動;破得好,才能拓展空間。先立后破,順應趨勢,統籌兼顧,科學施策,就一定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綻放新光彩。[詳細]
創新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開放為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只有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詳細]
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學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必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堅實的奮斗足跡。[詳細]
金融業是人才和智力密集的行業,推動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需要大批金融人才。一切從實際出發,多管齊下、協同發力,鍛造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就一定能為金融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提供堅實可靠的人才保障。[詳細]
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以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一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詳細]
一個個民生領域的“更”,標注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的關注焦點。回應民之所盼,匯聚民意民智,共商發展大計,是這場春天的盛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生動彰顯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著優勢。[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在代表委員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勇擔使命、開拓進取,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詳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舉措,傳遞出中國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接受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經濟有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在國際形勢動蕩加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一個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力[詳細]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委員說,近年來,“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等開展實施,推動了高校與企業強化創新合作。建議進一步深化改革,打通堵點卡點,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