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孟繁哲
進行數據交易,先要解決好合規性問題,合理確定數據權益歸屬、確保隱私不被泄露等
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推動數據資產化,實現數據的再創造和價值提升
在數字經濟時代,龐大、復雜的經濟活動產生了海量數據。如何釋放這些數據的巨大價值?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推動數據交易,是關鍵一環。
去年底,上海市氣象局的一款輻射分析數據產品在上海數據交易所完成交易,購買方是上海一家能源科技公司。這款產品能幫助企業對其開展的漁光互補項目進行精準量化分析,為運營管理提供依據。從產品掛牌、企業注冊認證,到線上查詢購買、合同簽署備案、產品交付等,交易過程便捷高效,產品全程可溯源,體現了數據交易的特點和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數據基礎制度建設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要維護國家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統籌推進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苯陙?,我國數據交易行業進入穩定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國家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等密集出臺,數據交易場所建設如火如荼。2023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2年,我國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由617.6億元增長至876.8億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增至2046億元。數據交易前景可期,市場空間廣闊,但也要看到,缺少數據定價和評估機制,數據流通環節缺少統一標準,數據整合互通和互操作性差等,仍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數據作為一種具備獨特屬性的生產要素,具有易復制、邊際成本極低等特點。進行數據交易,先要解決好合規性問題,合理確定數據權益歸屬、確保隱私不被泄露等。一方面,應穩步推進制度建設,在建立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的分類分級確權授權制度的基礎上,推動市場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創新化建設,降低試錯成本和交易風險。比如,深圳數據交易所與聯合監管機構共同推動系列合規制度建設,落地“全國首個數據交易動態合規協同監管試點”。另一方面,要用好技術手段,為數據流通插上安全的翅膀。可利用區塊鏈和數字水印等加密技術,防止數據要素在流通、存儲、利用等過程中被盜用、篡改、復制等。同時,必須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健全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和制度規則,實施全過程動態管理,在合規流通使用中激活數據價值。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數據資源利用邁向數據要素化配置的階段,參與交易的數據類別逐步拓展,數據交易產業鏈生態雛形初現。進一步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需大力培育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務生態,提高數據交易效率。去年11月,上海數據交易所、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等數據交易機構發起并正式啟用數據交易鏈,在10省市實現“一地掛牌、全網互認”。截至今年1月,掛牌的數據產品超過了2000個,累計交易額超過11億元。在各地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推動數據資產化,實現數據的再創造和價值提升。
著眼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我國是數據資源大國,有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2023年底印發的《“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了12個數據要素應用重點領域和場景,并提出“數據交易規模倍增”的目標。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趨勢,圍繞重點領域,強化需求牽引,清除流通障礙,提升供給質量,定能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的發展效率和效益,助力全體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廣”側重于調結構、優布局,“深”突出的是提質量、增效益。深化合作的目的是攜手發展、實現共贏。[詳細]
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推動數據資產化,實現數據的再創造和價值提升。[詳細]
面對發展新機遇,立起來,就能掌握主動;破得好,才能拓展空間。先立后破,順應趨勢,統籌兼顧,科學施策,就一定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綻放新光彩。[詳細]
創新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開放為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只有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詳細]
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學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必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堅實的奮斗足跡。[詳細]
金融業是人才和智力密集的行業,推動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需要大批金融人才。一切從實際出發,多管齊下、協同發力,鍛造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就一定能為金融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提供堅實可靠的人才保障。[詳細]
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以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一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詳細]
一個個民生領域的“更”,標注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的關注焦點。回應民之所盼,匯聚民意民智,共商發展大計,是這場春天的盛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生動彰顯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著優勢。[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在代表委員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勇擔使命、開拓進取,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