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鄒 翔
一份小小的證明,曾經讓企業備受困擾。此前,上海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在申報上市過程中,被要求提供本公司和所有分公司、子公司、控股法人股東有無違法情況的證明材料,但企業經營涉及行政執法領域眾多,因而每家公司要去注冊地的稅務、環保等10余個單位分別開證明。開證明繁、難、慢、多,給企業增添了額外的負擔和煩惱。
去年3月1日,上海全面推行經營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記錄證明。專用信用報告上線第一天,這家公司組織了試用,“幾分鐘就成功開具了一家子公司的專用信用報告”。同時,“推行專用信用報告替代相關行政機關出具的有無違法記錄證明”還被寫進《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決定》,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推進“減證便企”,用“一份報告替代一摞證明”,正是以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例證。
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也是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深化改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優化營商環境?!眱灮癄I商環境的過程,也是不斷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過程。無論是清除市場壁壘還是轉變政府職能,無論是提升服務質效還是推進制度集成創新,都需要堅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尤其是隨著營商環境改革邁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尤須向難處攻堅、往關鍵處挺進。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哪里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要重點抓哪項改革。從全面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到大力整治涉企違規收費;從擴大“直裝直提”“離港確認”等措施覆蓋范圍,到積極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過去一年,各地各部門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明顯成效。也應清醒看到,各類“旋轉門”“玻璃門”仍然存在,涉企審批等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優化提升,區域間營商環境建設存在不均衡問題。聚焦經營主體突出關切,切實解決企業痛點難點卡點問題,才能推動營商環境改革邁上新臺階,更好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營商環境好不好,營商環境改革成效如何,最終要看經營主體的評價。解決問題的效率高不高?市場有沒有隱性壁壘?是否存在重復檢查和多頭執法問題?營商環境建設的方方面面,都與經營主體的感受緊密相連。在浙江,杭州錢塘區檢察院創新打造“營商環境檢察e站”,當地企業咨詢法律問題、解決糾紛有了便捷平臺。在西藏,截至2023年底,行政審批事項數量由347項減少到185項,辦理時間由16.1個工作日減少到12.4個工作日,經營主體和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優化營商環境,關鍵是要精準對接需求、提升質效,善于用改革的思維和辦法破除積弊、激發活力。因此,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用事實和效果說話,讓經營主體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切實享受到營商環境改善帶來的紅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改革沒有窮期,優化營商環境也要永遠在路上。錨定目標、攻堅克難、持之以恒,以深化改革破除影響營商環境的“中梗阻”問題,就能厚植經營主體茁壯成長的沃土,推動全社會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競相迸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改革沒有窮期,優化營商環境也要永遠在路上。錨定目標、攻堅克難、持之以恒,以深化改革破除影響營商環境的“[詳細]
前不久在湖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前往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當地為基層減負、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等情況,強調“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恒抓好這項工作”。本期大家談,我們一起關注各地減負實效,為進一步[詳細]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這是中國一貫秉持的理念。中國推進開放合作、共贏發展,致力于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當前,中國在克服各種困難挑戰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更加自主有力的發展態勢,持續為國際合作帶來更多機遇[詳細]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史學,要矢志不渝堅持人民立場、回應時代關切、恪守科學原則,使新時代中國史學彰顯出深厚的人民性、強烈的時代性、鮮明的科學性。[詳細]
優化營商環境,可謂“永不竣工”的系統工程、民心工程。拿出務實舉措,凝聚最大合力,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人人、時時、處處皆重營商環境的好氛圍,就一定能進一步提振信心、激發活力,讓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加充沛。[詳細]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實際、順應時代潮流,既符合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又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特殊規律,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正因如此,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推動中國快速發展起來,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詳細]
近年來,黨中央圍繞加強數字政府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數據孤島的存在、實體化工作機制不健全、應用場景開發創新不足、上下體制的不順等問題還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亟待從體制機制層面突破。[詳細]
構建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有助于深入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揭示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和發展動力,闡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與繁榮的促進作用,解決相關領域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思想理論和話語體系所左[詳細]
圍繞提升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展研究。民族事務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方面,需要對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將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升各族群眾的法治意識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要關注研判民族領域可能出現的[詳細]
在發展空間中,點與面的關系是相對的。倘若把視線拉開,在全國發展版圖中理解點與面,不難發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如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面”中的一個個“點”,既有自身的功能定位,彼此也在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