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楊建軍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作為各級黨委(黨組)召開常委會會議(黨組會議)或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第一議題”的制度,與完成好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二者是內在統一的。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需要聚焦首要任務抓好“第一議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實踐充分證明,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好首要任務的根本保障。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是推動首要任務落實的前提和基礎。“第一議題”制度蘊含的是全黨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聚焦首要任務抓好“第一議題”,必須健全和完善“第一議題”制度。各級黨委(黨組)召開常委會會議(黨組會議)或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黨委(黨組)謀劃重大戰略、研究重大事項、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要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準政治方向、領會工作要求、理清思路舉措,切實把“第一議題”與首要任務有機統一起來,弄通“為何學”,知道“學什么”,搞懂“怎么學”,明白“如何用”,切實用“第一議題”制度推動首要任務落實,學用結合、以知促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認識和把握好“第一議題”與首要任務的辯證統一關系,要求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深入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破解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難題,充分彰顯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解決完成首要任務所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要求領導干部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結合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實際,奔著問題去、瞄準問題抓、針對問題改,不斷解難題、促發展。黨員干部要強化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不斷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結合實際推動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ㄗ髡邽橹泄采轿魇∥麄鞑扛辈块L)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不斷增強實現中華[詳細]
實踐充分證明,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好首要任務的根本保障。[詳細]
“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绷暯娇倳浀男炯な幦诵摹T趶妵ㄔO、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號角已經吹響,奮斗正當其時![詳細]
新型消費不僅為消費注入新活力,也孕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搶抓機遇,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同時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消費意愿和能力,打造更加放心舒適的消費環境,定能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詳細]
用一根根網線消弭數字鴻溝,用一塊塊屏幕連接異地課堂。數字教育正以公平、包容、開放、共享等優勢,為每一名學習者提供成就自己、全面發展的新路徑。[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改革沒有窮期,優化營商環境也要永遠在路上。錨定目標、攻堅克難、持之以恒,以深化改革破除影響營商環境的“[詳細]
前不久在湖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前往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當地為基層減負、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等情況,強調“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恒抓好這項工作”。本期大家談,我們一起關注各地減負實效,為進一步[詳細]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這是中國一貫秉持的理念。中國推進開放合作、共贏發展,致力于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當前,中國在克服各種困難挑戰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更加自主有力的發展態勢,持續為國際合作帶來更多機遇[詳細]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史學,要矢志不渝堅持人民立場、回應時代關切、恪守科學原則,使新時代中國史學彰顯出深厚的人民性、強烈的時代性、鮮明的科學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