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田豆豆
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推動產學研用一體發展,實現科研與產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能釋放更多創新紅利
“2023年8月,我們把一個研發需求上傳到科創供應鏈平臺上,沒想到幾天后就有很多高校來對接,我們最終選擇了湖北工業大學創新團隊。”當記者問到鈉離子電池如何落地量產時,武漢啟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這樣介紹。在儲能產業新賽道上,該公司通過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發布需求,迅速攻克技術難關,實現了相關產品量產。
湖北高校、科研院所眾多,科研實力雄厚。如何讓科研與應用“一鍵相連”,將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一道“攻堅題”。2023年6月開始建設的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建立起“企業出題、高校院所響應、以需定研、智能匹配”的技術研發合作新模式。不到一年,該平臺已推進110余家企業與高校院所達成技術合作。
對接創新供需,搭建平臺可提升效率。以前,企業需要點對點尋找創新資源,周期較長。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使用后,可智能匹配信息,實現供需對接“一鍵撮合”,大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匹配效率。讓科創平臺好用管用實用,關鍵在于信息共享與精準對接。這就需要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打通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等的數據資源,匯集技術、人才、金融、政策等創新要素。
推動創新攻堅,必須強化企業主體地位。近年來,湖北以“揭榜掛帥”等方式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揭榜掛帥”項目中,近八成由企業“出題”;陸續建成的10家湖北實驗室,企業也可以成為牽頭單位。企業離生產一線更近,離市場需求更近。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有利于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實現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的“騏驥一躍”。
今天的科技創新,往往是跨學科、跨領域的,不能閉門造車。而且,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可能存在科研人員做不到、制造企業不愿做的環節。湖北打造集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和科技投資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新聯合體,推動跨單位的聯合攻關,形成的微膠囊技術等成果打破國外壟斷。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推動產學研用一體發展,實現科研與產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能釋放更多創新紅利。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人盡其才,創新鏈產業鏈才會活力涌動。在不斷試點、探索的基礎上,前段時間,《湖北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工作指引》印發,允許以兼職、離崗、掛職等形式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就人事關系、報酬、社保等出臺規定,幫科技人才解除后顧之憂。創造更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和工作環境,促進科技人才合理流動,將更好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雙向奔赴”、聯合創新。
經過多年努力,湖北省科研成果轉化率顯著提升。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2023年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比上年增長57.93%。如今,山西的化工冶金、安徽的汽車、江西的航空、河南的盾構、湖北的電子、湖南的重工……縱觀中部地區,創新發展要素加快集聚,形成一張張閃亮名片。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同頻共振,中部崛起的動能必將更為澎湃。
(作者為本報湖北分社記者)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恢復、起步平穩、穩中有進,實現良好開局。本期大家談,我們聚焦經濟新動能新亮點,看形勢、察趨勢,感受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力量。[詳細]
越是穩中向好,越要穩扎穩打,沉住氣、鉚足勁,一步一個腳印。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找準工作著眼點、政策發力點,在真抓實干中凝心聚力,在攻堅克難中奮勇前行,中國經濟定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詳細]
我們要樹立戰略自信、堅定必勝信心,充分看到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健全國家安全體系作出的戰略部署,依托國家安全體系的制度威力和優越性,不斷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更好應對風險挑戰沖擊,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詳細]
中部要崛起,鄉村必振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更多特色產業,必能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不斷增強實現中華[詳細]
實踐充分證明,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好首要任務的根本保障。[詳細]
“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習近平總書記的宣示激蕩人心。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號角已經吹響,奮斗正當其時![詳細]
新型消費不僅為消費注入新活力,也孕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搶抓機遇,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同時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消費意愿和能力,打造更加放心舒適的消費環境,定能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詳細]
用一根根網線消弭數字鴻溝,用一塊塊屏幕連接異地課堂。數字教育正以公平、包容、開放、共享等優勢,為每一名學習者提供成就自己、全面發展的新路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