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鄭毅
中央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通知》,要求組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其中,政治定力是廣大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堅守政治本色須認真審視的首要課題。
凡事心正則人定、人定則行穩,政治定力是黨員干部思想上的“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到“政治定力”,強調檢驗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政治定力。對于黨員干部而言,政治定力說到底是黨性問題。強大的政治定力,首先體現在思想上的旗幟鮮明,自覺堅守正確立場、保持正確方向,把黨的事業、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其次,表現為行動上的擔當作為,堅決貫徹黨的意志、執行黨的政策,以高標準、嚴要求推動工作,腳踏實地履職盡責;此外,還表現在底線上的毫不動搖,嚴守黨規黨紀和各項政治要求,不論處于何種情況,絕不試探和觸碰邊界和紅線。我們正處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前行道路上的困難問題和風險挑戰不斷增多,要在各種紛亂和誘惑中不成為“圍獵”對象,首須增強政治定力。黨員干部要在改革探索、風急浪高時挺立潮頭,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時砥礪前行,不為噪音所擾、不為歪風所惑、不為暗流所動,進而匯聚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政治定力是黨員干部定行定心之力,是黨性修養和政治素養的集中反映。一是源自堅定的理想信念。回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黨史,眾多革命先驅在經受一次次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時仍堅韌不拔、勇往直前,靠的就是認定我們黨正走向光明并終將勝利的強大信心,理想信念賦予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是鑄就黨員干部強大政治定力的重要因素。二是源自崇高的初心使命。有道是“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義、求的是大我,這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亦是中國共產黨人受到使命感召、煥發強大精神動力和政治定力的關鍵來源。三是源自敏銳的政治意識。作為黨員干部,不論是在處理日常工作事務中,還是在面對一些大是大非問題時,善于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上看問題,對黨的要求和黨的規矩心中了然、立場堅定,在遇到風險陷阱時自然也就能“亂云飛渡仍從容”。
政治定力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會一蹴而就,既須“養心”也要“修身”。一方面,加強理論學習。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信仰信念不堅定往往是因為心存疑慮,對前進道路看不清、把不準,歸根結底是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還沒學到位。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讓科學理論成為堅定理想信念的“定盤星”;仔細深讀《條例》,對標對表黨規黨紀和黨的各項原則要求,使之成為校正思想和行動的“試金石”。另一方面,勇于躬身實踐。俗語云“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只有處理過復雜矛盾、背負過艱巨任務,才能在面臨重大考驗時游刃有余。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決克服退縮和畏難情緒,堅決與各種錯誤思想、錯誤行為作斗爭,逐步在各類政治考驗中培育出自身的強大定力。
在本次黨紀學習教育中,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增強政治定力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和躬身實踐,在深學、細照、篤行中不斷鞏固自身黨性修養,以砥柱中流、堅如磐石的心態和定力奔赴新征程、開創新勝利。
在本次黨紀學習教育中,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增強政治定力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和躬身實踐,在深學、細照、篤行中不斷鞏固自身黨性修養,以砥柱中流、堅如磐石的心態和定力奔赴新征程、開創新勝利。[詳細]
以文明交流交融破除“文明沖突論”,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必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詳細]
把握“大與小”,平衡“快與慢”,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的辯證法,也是治理的方法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城市是一門科學,它像人體一樣有經絡、脈搏、肌理”。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抓好城[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成都廠將牢牢抓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機遇期,塑造獨具特色的核心競爭優勢,走好符合企業實際的現代化建設之路,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扎實貢獻。[詳細]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引領風氣之先的工作,創新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不竭動力,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求變,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以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不斷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開創新局面。[詳細]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著眼未來,把握發展規律、把握工作節奏、把握政策尺度,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推進科技創新,就能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堅實物質技術基礎。[詳細]
強化人民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是國家安全工作的固本之策和長久之計。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加大對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等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普法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增強全民國家安全責任,就能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社會共識,匯聚[詳細]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系列挑戰。[詳細]
既要做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詳細]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打通堵點、填補空白,加強制度創新與模式創新,夯實相關政策和法律基礎,才能邁向對外開放新境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