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浩燃
以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為發力點,以生態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為突破口,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創新鏈就能更好融合
拓展方式,豐富品類,提升價值,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才能增強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內生動力
在上海,養豬場可為城市燃氣管網供氣,污水處理廠能實現綠氫全鏈條應用,令人開了眼界。
金山區廊下鎮,存欄量達4.5萬頭的松林樓房規模化生態養豬場,通過沼氣處理項目,可將每天生成的數千立方米沼氣進行分離、純化,得到高純度甲烷。
浦東新區合慶鎮,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設施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區域內,“制氫—儲氫—熱電聯供”全鏈條中試應用研究項目近期試運營,將污水的綠色價值“吃干榨盡”。
打通產業鏈,臟兮兮、臭烘烘的“廢物”,轉化成了城市所需、百姓所求的“好物”,垃圾處理等傳統產業也開辟出低碳循環經濟賽道。這樣的轉型升級,既為垃圾處置探索新途徑,也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增添新亮點。
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垃圾。垃圾處理曾是不少城市頭疼的市政“包袱”。轉變思路,“廢物”也是“寶物”,“包袱”蘊藏“財富”。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使垃圾資源化,這是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當綠色發展已成為社會共識,資源環境剛性約束的挑戰,也為創新綠色科技、發展低碳循環經濟提供了時代機遇。
城市治理的難點,往往是撬動產業創新的支點。我國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每年的建筑垃圾增量依然很大。傳統的填埋或露天堆放處理,不僅占地,還容易導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在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綠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新裝備,實現混凝土塊現場處置。打碎的中骨料可就地用于鋪設工地便道,細骨料可制造透水磚、預拌混凝土等20多種再生建材產品。應用新裝備、新技術,不僅減少天然砂石開采,讓企業垃圾運費下降了2/3,也使武進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約95%。以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為發力點,以生態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為突破口,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創新鏈就能更好融合。
技術創新是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的核心動力。近年來,廢棄物新型處理技術紛紛涌現,數智化加速賦能。通過細菌在發酵罐里生長繁殖、不停“吃”含碳尾氣,合成生物技術能夠將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業尾氣,直接轉化為生物乙醇及新型飼料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通過自動化拆解產線,一輛中型報廢汽車可在15—30分鐘內完成拆解,汽車內鋼鐵、塑料、橡膠等物料的綜合回收率可達90%以上。加大科研力量投入,聚合科研人才資源,激發自主創新潛力,探索形成集多元化技術及產業體系為一體的創新合作模式,就能助力產業蓄積新動能、開辟新藍海。
模式創新也有助于產業開辟新領域、塑造新動能。貴州開磷集團改變“資源—廢物—排放”的線型物質流動過程,建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的循環物質流動模式,實現了磷石膏、黃磷爐渣等“三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小到一個企業,大到整個國家,拓展方式,豐富品類,提升價值,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才能增強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內生動力。
我國每年主要電器產品報廢量超2億臺,手機廢棄量可達4億部以上,其中蘊藏著大量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在建設“無廢城市”的背景下,有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固廢分類資源化利用的產值規模將達7萬億—8萬億元……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大有可為,必將大有作為。
以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為發力點,以生態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為突破口,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創新鏈就能更好融合。[詳細]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詳細]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沂蒙精神是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攻堅克難、踔厲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新征程上,讓我們大力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把沂蒙精神這一豐厚的精神財富轉化為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強大力量。[詳細]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作[詳細]
新征程上如何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是每一名黨員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課題。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也要求我們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注重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要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善于從中華優秀[詳細]
金融服務,連著企業經營的“小生意”,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擴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定能讓金融資源有效轉化為中小微企業的前進動能,更好為經營主體增信心、為經濟發展添活力。[詳細]
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必能以各民族大團結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更大貢獻。[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落實到位。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新征[詳細]
在共性中尋找個性,推動新質生產力精準布局;從個性中總結共性,助力新型生產關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與個性中做好“加減法”,就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蓬勃涌動。[詳細]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著眼未來,以強大的金融有力支撐科技和產業創新,用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滿足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企業的需求,支持實現從研發到量產質的飛躍,必能以科技金融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