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慶兆珅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拓展現代化發展空間,農業農村是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作為首都最大的平原區和農業大區,北京市大興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為抓手,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融合、強化人才支撐,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促進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推動農業生產向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方向發展,生產效率不斷提升。只有進一步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要競爭力,才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近年來,大興區聚焦推動設施農業、種苗種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打造農業領域數字化應用場景,推廣應用現代農業設施等新型勞動工具,推動數字技術貫穿農作物耕、種、管、收、銷等各環節,使農業生產管理更加智能高效,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比如,建設國際植物新品種綜合測試中心、種苗質量檢測中心;搭建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臺,構建了包含39個自動氣象站、60個氣象志愿站、4個土壤水分站和2套國家深層地溫凍土觀測系統的精密觀測體系;建成10個設施蔬菜產業集群項目和全市規模最大的育苗場;等等。目前,大興區菜田信息化覆蓋率超過30%,“數字菜田”面積達4.86萬畝。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集聚更多創新資源要素。
推動產業融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形成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態勢,是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大興區立足本地農業資源稟賦,大力培育“美麗鄉村+”旅游、康養、文創等鄉村新業態,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鄉村產業能級不斷躍升。比如,舉辦西瓜節、梨花節等節慶活動以及京臺美麗鄉村論壇等,先后發布80條精品旅游線路;積極探索林游、林藥、林花等森林復合經營模式,發展林下經濟1.5萬余畝,引導生產經營主體逐步開展產品認證;等等。目前,大興區獲得綠色有機認證的農業基地共56家,涉及品種48個,年綠色有機認證農產品產量達4.33萬噸;打造15個獨立育苗品牌,每年可銷售特色種苗57個品種500余萬株。面向未來,我們將結合都市特色農業發展,繼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挖掘農業生態價值,探索發展田間新業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強化人才支撐。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培育農業領域新型勞動者,推動傳統農民向新時代的新農人轉變,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大興區依托首都農業科技領域資源優勢,著力培育高素質農民,大力引進涉農領域創新型人才,激發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活力,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比如,引入專家指導農業農村發展相關工作;與相關科研院所開展院區合作,成立專家工作站、打造科技小院;組建技術指導專家組,對種植、水產、農機等領域48個農業生產主體提供全過程技術服務;搭建“村干部大講堂”等載體,加大村黨組織書記和鄉村治理骨干等群體的培訓力度;等等。面向未來,我們將持續打造懂知識、善經營、會管理的創新管理型與技術創新型人才隊伍,夯實農業現代化的人才基礎。
(作者為中共北京市大興區委副書記)
新征程上,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黨的領導貫穿鄉村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詳細]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拓展現代化發展空間,農業農村是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作為首都最大的平原區和農業大區,北京市大興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國家[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對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作出深刻分析,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有的領導干部能力不足,面對國內外新環境新挑戰,不知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領導干部的本領高不高、能力強不強,關乎高質量發展能否順利推進,關乎黨中央[詳細]
確保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任務和面臨的重大問題為提領,加強改革舉措協同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增強整體效能。以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為關鍵抓手,增[詳細]
治理是政治學研究中的重點領域。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推動黨和國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黨治國理政的經驗日益豐富,書寫了“中國之治”新篇章。豐富多樣的治理實踐、卓有成效的治理成果,給我國政治學創新發展注入了動力,為[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前不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擬增加19個新職業、29個新工種。新職業不斷涌現,既提供發展新機遇、就業新選擇,也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聚焦職業新亮點,共[詳細]
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形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就一定能譜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壯美篇章。[詳細]
唯有始終保持銳意進取、迎難而上的奮斗姿態,堅持用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奮力寫好改革的時代新篇,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披荊斬棘、一往無前。[詳細]
營商環境像個大磁場,哪里營商環境好,資金就往哪里投,企業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是個長期工程。堅持久久為功,一個一個問題去解決,一項一項制度去完善,共同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的濃厚氛圍,定能讓云嶺大地長出更多吸引“金鳳凰”的“梧[詳細]
心中裝著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認識“兩個確立”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堅定信念、強大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