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楊芳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考察時指出,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深耕細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這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了基本遵循,彰顯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強大決心。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推動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的高水平開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穩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是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的關鍵。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標準的制度型開放格局,不僅對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具有積極意義,也將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圍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任務,我們緊緊抓住制度型開放的“牛鼻子”,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頂層設計,在形成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原產地累積規則”“投資負面清單”“棘輪機制”等制度創新落地見成效,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邁向更高水平。自由貿易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布局逐步完善。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以“證照分離”為核心的政府管理改革等舉措,以制度創新為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保駕護航。國際標準采納和國內標準國際化建設協同推進,光纖、高速鐵路、移動通信等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占據主導地位,中國標準“走出去”戰略取得新突破。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沖擊,特別是在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際經貿秩序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必須進一步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走向全面和深入。通過積極參與和融入世界經貿規則的制定,提升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水平等有效舉措,積極應對全球經濟環境的復雜變化,為推動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著力形成高水平開放的制度環境和制度體系,在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同時,積極探索制度型開放與高質量發展有機融合、協調貫通的體制機制,增強制度型開放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制度型開放是推動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對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推動制度型開放格局的形成,必須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堅決破除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利益固化的藩籬,不斷調整與開放型經濟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重點解決制約形成制度型開放格局的阻力和障礙,為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創造條件。
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涉及一系列重大關系、利益格局和體制機制問題,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合理統籌規劃。自覺對標國際發達區域的開放要求和經貿準則,明確我國制度型開放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在鞏固和發揮既有優勢的同時,解決國內規范與國際標準銜接中存在的障礙堵點。積極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提升我國經貿制度標準的透明性、引領性和可預期性,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加快適應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變化,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構建統籌各領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在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過程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堅決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主動學習國際規則,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提出國際標準規則制定的中國主張和行動方案,為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經濟秩序獻計獻策。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征程上,制度型開放必將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征程上,制度型開放必將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詳細]
只有按照規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實效和成績。五個“必須統籌”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規律性認識,要牢牢把握。學習好、領會好、運用好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用科學方法謀劃和推進經濟工作,我們定能掌握發展主動、做到行穩致遠。[詳細]
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它都源自人類的設計,都是人類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勞得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智慧,我們必須做好防范,確保它始終是“朋友”。[詳細]
“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詳細]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文化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部署,不斷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領力、知識創造力、生產供給力、國際傳播力,為經濟社會[詳細]
守正就不會迷失方向,創新就不會停滯不前。堅持守正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堅決守住,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必能激發改革的強大活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增進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在社會上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詳細]
推動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強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好目標任務的長期性和階段性,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起來,將謀劃長遠和干在當下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