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董煜
去年9月下旬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密集推出,利當前、惠長遠,大大提振了市場信心,可謂“宏觀調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復雜嚴峻,經濟工作先后遇到“三期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三道坎”。在爬坡過坎的過程中,我們黨對經濟形勢作出重大判斷、推出重大部署,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2024年,我國經濟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局面,對宏觀調控形成巨大考驗。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黨中央沉著應變,于9月下旬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一攬子增量政策無論在力度、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可以用“空前”來形容,是我國宏觀調控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一攬子”強調的是政策綜合集成,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組合拳”包括加力提效實施宏觀政策、進一步擴大內需、加大助企幫扶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五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指向性和針對性。從基本架構看,宏觀政策加力是總體導向,擴大內需是破解需求不足這一矛盾的主要路徑,幫扶企業是解決經營主體實際困難的直接抓手,穩樓市、穩股市是保持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這些都是直奔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去的。由于各類經濟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因此需要統籌財政、金融、消費、投資、房地產、股市、就業、民生等各領域政策,形成一個穩增長的“政策包”。各部門的政策之間,也需要加強協調互補,強化政策合力。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系統觀念的有效運用。
“增量”強調的是政策加力釋放,注重的是政策實效。增量政策是建立在存量政策基礎上的,既是在原有政策手段上大幅增加投入力度,也有新的政策工具加入,體現了若干鮮明特點。比如,財政政策的加力,通過化解地方政府債務,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地方財政壓力,進一步暢通經濟運行鏈條;貨幣政策的加力,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手段,可以保持流動性充裕,更好滿足有效信貸需求,并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消費政策的加力,通過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緊密結合,可以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從而增強消費能力、提升消費意愿;投資政策的加力,通過發揮好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可以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并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一攬子增量政策最終要落到增強信心、提振預期上,很多政策在出臺時,都注重把握時機、力度和節奏,凸顯了對預期管理的高度重視,這本身也是宏觀調控的重大創新。
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實施,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發生積極變化,有力支撐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這也意味著在宏觀調控上將保持緊密銜接,增量政策將有機嵌入下一步的宏觀政策。這些會成為經濟工作的“加法”,讓市場看到更多機遇,也能夠為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底氣和動力。
低空經濟為什么如此受人關注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拓展了人們的想象邊界,描繪了一幅關于未來發展的圖景,讓人們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詳細]
2024年,我國經濟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局面,對宏觀調控形成巨大考驗。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黨中央沉著應變,于9月下旬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一攬子增量政策無論在力度、廣[詳細]
構建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并不意味著封閉保守、排斥外來知識體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形成中國特色并增強主體性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詳細]
“楓橋經驗”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創新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幾十年來,“楓橋經驗”的內涵不斷豐富,從社會治安領域擴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我國社會學界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典型,對[詳細]
“牽頭”,不僅是名義上的領銜,更意味著責任與擔當。遺憾的是,一些牽頭單位將“牽頭”簡化為“派任務、催落實、收成果”的機械流程,忽視了自身作為引領者、協調者的職責。更有甚者,一些牽頭單位將配合部門視為單純的執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擔責任,將“牽頭[詳細]
這就是超大規模市場的體量優勢,回旋從容空間廣;這就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疊加效應,優勢互補潛力大。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發揮比較優勢、縮小發展差距,培育新動能,必將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長極,推動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詳細]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征程上,制度型開放必將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詳細]
只有按照規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實效和成績。五個“必須統籌”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規律性認識,要牢牢把握。學習好、領會好、運用好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用科學方法謀劃和推進經濟工作,我們定能掌握發展主動、做到行穩致遠。[詳細]
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它都源自人類的設計,都是人類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勞得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智慧,我們必須做好防范,確保它始終是“朋友”。[詳細]
“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