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國際影響力是教育強國的顯著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北酒诖蠹艺劊瑖@持續擴大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展開探討。
——編者
培育國際傳播人才
趙新利
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需要重視并善于講好中國教育故事、傳播中國教育經驗、發出中國教育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教育。
傳媒類高校既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也是國際傳播的研究高地,理應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如中國傳媒大學在品牌傳播和設計等研究領域,積極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加強與海外高校、企業的教學科研合作,有效提升學校的國際聲譽,吸引了大批留學生前來留學。同時,學校還推動中外合作辦學在海南自貿港落地,探索以特色辦學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有效路徑。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外合作辦學中培育國際傳播人才,本身就是一個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
發力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加強國際學術平臺建設,以交流互鑒謀發展,將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取得新進展,讓更多海外人士聽到、聽清、聽懂中國教育的聲音。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教授)
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鐘英華
教識字、學讀音、練寫字……在許多國家,“漢語熱”持續升溫。中文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產品。做好國際中文教育,既能傳授語言知識,也能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語言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國際中文教育作為面向海外母語非漢語者的中文教學,是我國教育“走出去”的重要媒介。目前,世界上有85個國家把中文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國際中文學習者和使用者累計已經超過2億人。作為中文母語國,積極開展中文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世界中文大會、“中文日”、漢教英雄會……源自中國的國際中文教育活動日趨豐富,吸引力、影響力不斷擴大。2024年10月,天津師范大學積極牽頭“漢語橋”落地,吸引參賽選手和國際友人齊聚天津,在走街串巷中沉浸式感受中國文化。從實踐看,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有助于中文教育發揮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的作用。
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讓中國聲音傳得更廣更遠,國際中文教育工作者理應挺膺擔當、主動作為。
?。ㄗ髡邽槭澜鐫h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范大學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
用好國際合作平臺
唐紅祥
中國教育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教育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提高國際影響力,用好教育國際合作平臺是一個重要途徑。
隨著教育事業發展、綜合國力增強,中國積極提供全球教育治理方略,搭建全球性高端教育合作平臺,為全球教育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多年來,廣西以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為契機,立足地緣優勢,積極建設、打造各類教育合作平臺。廣西財經學院牽頭發起中國—東盟統計教育聯盟,參與發起并承辦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與發展青年創新設計大賽,積極承辦中國—東盟傳媒教育合作國際論壇、中國—東盟統計論壇等高水平學術論壇。這些嘗試不僅拓展了國際交流合作的廣度,同時也積極融入全球教育治理,不斷提升我國的教育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高質量教育對外開放,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廣闊的合作平臺,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教育“朋友圈”越來越大。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和區域教育合作,將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ㄗ髡邽閺V西財經學院副校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實踐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極為豐富的素材,也為經濟學者提供了[詳細]
通識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價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職業應用為目的,但它在學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種子,為他們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辦好通識教育,使學生將博學與精專相統一,增強發展后勁,必將為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多助力。[詳細]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村志是記錄、傳[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內容并作出部署。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抓緊抓實抓好。[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睌底旨夹g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內在驅動力,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確保[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各民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就必須堅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實現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團結奮斗。[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大力發展水循環經濟,把發展建立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基礎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資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盡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定能更好促進“人水和諧”,不斷書寫中華民族治水安[詳細]
以法治護航,確保科普工作與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同步推進,新時代科普事業必將不斷邁上新的臺階。[詳細]
低空經濟為什么如此受人關注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拓展了人們的想象邊界,描繪了一幅關于未來發展的圖景,讓人們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詳細]
2024年,我國經濟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局面,對宏觀調控形成巨大考驗。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黨中央沉著應變,于9月下旬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一攬子增量政策無論在力度、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