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斌雄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出重要部署并提出“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要“制定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講好中國反腐敗故事”。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新時代新征程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的一項重要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部署要求,需要深刻領會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一重要目標。
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一重要目標的定位和特征
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所期望實現的結果,規定了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內容體系及發展方向。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黨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風教育,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構建清廉社會生態。”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第二次全體會議作的工作報告指出:“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樹立良好家教家風,營造和弘揚崇尚廉潔、抵制腐敗的良好風尚,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不僅從加強黨性、政德、警示、家風教育等方面明確了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內容,并將營造和弘揚崇尚廉潔、抵制腐敗的良好風尚納入廉潔建設范疇,也提出了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個重要目標。
體現腐敗治理原理,具有明顯科學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不想腐上鞏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涵養求真務實、團結奮斗的時代新風。”腐敗行為的發生和蔓延,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當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正在向實現“不想腐”尋找有效路徑和突破口,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這就必須構建清廉社會生態,培育濃厚的廉潔文化氛圍。在清廉社會生態下,不敢腐、不能腐的震懾約束效應和不想腐的思想自覺形成整體合力,促使新時代廉潔文化不斷生成鞏固。
體現黨的使命任務,具有深厚歷史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反腐敗斗爭,一定要有歷史眼光、戰略高度,著眼于實現黨的使命任務。”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縱觀黨的百余年奮斗歷史,建設廉潔政治始終是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的重要目標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強調“建設廉潔政治”、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使建設廉潔政治的外延得到擴展。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構建清廉社會生態,才能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
順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要求,具有很強現實性。從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看,民主、法治、廉潔的政治生態是人類不斷解放自身、追求自由的產物。當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構建清廉社會生態必然成為一個重要目標。新時代以來,全國已經形成了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建設清廉中國的濃厚氛圍。例如,中共浙江省委2018年作出關于推進清廉浙江建設的決定,提出要努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清廉浙江。其他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的黨組織也都提出和實施了建設清廉地方、部門和單位的目標任務。
構建清廉社會生態的科學依據與路徑選擇
構建清廉社會生態既有科學的理論依據,也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依據。
從理論依據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為確立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目標提供了科學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總結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態相互關系的理論認識,揭示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目標定位所依據的基本原理,明確了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和政治文化對于塑造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加強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觀和政治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為構建良好政治生態和清廉社會生態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和條件。
從歷史依據看。構建清廉社會生態,既源于對黨開展廉潔文化建設歷史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新時代以來廉潔文化建設成效的實踐驗證。2009年,中央紀委等六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在全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設的思想觀念和文化氛圍。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強調:“以理想信念強基固本,以先進文化啟智潤心,以高尚道德砥礪品格,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推動廉潔文化建設實起來、強起來,不斷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就成為構建清廉社會生態的主要內容。
從現實依據看。構建清廉社會生態是在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上持續發力、縱深推進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發生,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任務仍然艱巨繁重。”新征程上開展的反腐敗斗爭,必須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上持續發力、縱深推進。文化是影響人們的社會行為和社會制度最深層次的精神力量,以構建清廉社會生態為目標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就是要深化標本兼治、系統施治,從社會文化源頭上科學有效預防腐敗,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大力弘揚新風正氣,營造崇廉拒腐的良好社會風尚。
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一重要目標,是由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各個具體目標所構成的整體。整體目標規定了各個具體目標的定位,各個具體目標共同實現整體目標。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各個具體目標,是其整體目標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和不同階段上的展開。按照目標的時間長短,可以劃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按照目標的重要程度,可以劃分為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按照目標涉及的對象,可以劃分為組織目標、社會目標和個體目標;按照目標涉及的地域,可以劃分為建設清廉中國和不同地方提出的清廉目標;等等。實現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一重要目標,必須選擇有效路徑,否則就會落空。應當遵循目標導向原則、契合文化對象客觀實際原則、廉潔文化建設內容制約原則和實效性原則等。
(作者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這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內容,也[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新時代新征程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的一項重要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部署要求,需要深刻領會構建清廉社會生態這一重要目標。[詳細]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黨員干部知重負重,在攻堅克難中練就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鐵肩膀、真本事,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詳細]
國際形勢變亂交織,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我們要準確全面理解中國脫貧攻堅的世界意義,在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的基礎上,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詳細]
高質量教育對外開放,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廣闊的合作平臺,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教育“朋友圈”越來越大。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和區域教育合作,將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實踐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極為豐富的素材,也為經濟學者提供了[詳細]
通識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價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職業應用為目的,但它在學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種子,為他們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辦好通識教育,使學生將博學與精專相統一,增強發展后勁,必將為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多助力。[詳細]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村志是記錄、傳[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內容并作出部署。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抓緊抓實抓好。[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字技術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內在驅動力,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確保[詳細]